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賺錢多 壓力小 中國菜農在俄羅斯"淘金"
2006-08-10 06:14: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春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0日電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走出國門,到廣闊的俄羅斯土地上尋求發展。俄羅斯《事實與論據》周刊記者專門走訪了一位成功的中國菜農,他已經是一個擁有15公頃農莊的種菜大戶了。

  國內地少出國謀生

  不久前,俄羅斯《事實與論據》周刊記者采訪了這位來自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農莊經營者金昌憲。在距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100多公裡的曼斯基區捷爾捷日鎮,記者見到了這個被當地人稱為『金』的中國農民。1991年,他到俄羅斯探望哥哥,從此便留了下來,一待就是16年。在談到為什麼遠離祖國到人生地疏的異國發展時,金感慨地說,國內人多地少,而俄羅斯的情況完全不同。

  剛到俄羅斯時,金只是在當地打一些零工,當過木匠、開過拖拉機、搞過電焊,還燒過鍋爐。

  對於手腳勤快、閑不下來的金來說,這樣的日子並不是他所喜歡的。於是,他找到了卡馬爾恰格集體農莊總經理,租了4公頃土地種起了白菜,成為一名私營農民企業家。

  種黃瓜西紅柿大戶

  1993年熏金當時工作的集體農莊解體後,他租下了農莊的十多公頃地,全部種上俄羅斯人最喜愛的蔬菜——黃瓜和西紅柿。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農莊的發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如今,金擁有10個蔬菜大棚,每個大棚長100米、寬13米,總面積加起來近15公頃。

  金說,在俄羅斯種植西紅柿和黃瓜『最能賺錢』。俄羅斯的緯度高,日照時間短,不太適合黃瓜和西紅柿的生長。『以前在俄羅斯市場上這兩樣蔬菜的價格貴得嚇人。』

  他告訴記者,中國人還沒來俄羅斯種菜之前,俄市場上每公斤黃瓜要賣到180盧布(約60元人民幣)。中國人來後,帶來了先進的大棚種植技術和優良的蔬菜品種,黃瓜產量大增,黃瓜的價格隨即降到了每公斤5個盧布(約1.6元人民幣)。

  賺錢多壓力小

  即便是這樣,金認為在俄羅斯種菜仍要比在國內『賺得多得多』。他說:『以西紅柿為例,今年中國市場上每公斤西紅柿的批發價格為幾分錢到幾毛錢不等,而俄羅斯市場上的價格則是每公斤折合人民幣七到八塊錢。』『我現在的年收入起碼在二三十萬元以上,這對於國內的菜農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豐厚收入讓金感到十分滿意外,在俄羅斯種菜沒有大的壓力和競爭也讓他感到很高興。他說,中國農民從來都不怕辛苦,可是國內蔬菜種植業殘酷的競爭有時會讓一年來起早貪黑的農民到頭來賺不了什麼錢。

  在當地僱不到人手

  不過,隨著業務的擴張,金也遇到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那就是人手明顯不足。目前,有7位中國農民在他的農場工作。遇到這種問題時,他很難找當地俄羅斯人來幫忙。俄羅斯人雖然很愛吃中國人種的蔬菜,但是他們不喜歡去種菜。

  根據俄羅斯相關法律,任何外資企業都應提供30%的工作崗位安排俄羅斯失業者,但是當地俄羅斯人並不願意通過正式渠道到農場工作。一方面,他們認為農場每天13個小時的工作太累,而每周200盧布(約66元人民幣)的工資又太少。

  兒子對土地沒感情

  目前金與妻子和兒子都已拿到俄羅斯的綠卡。22歲的獨生子金尚春,正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大學法律系讀書。金還告訴記者,他的錢都將留給獨生子讀書。

  但是,對於自己的寶貝兒子,金最擔心是兒子作為俄羅斯第二代中國移民的教育問題。『他現在根本就不學漢語,而且相當懶,對土地沒有感情。我並不是希望他繼續當菜農,可是我不願意看到中國農民吃苦耐勞的品性從他身上消失。』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