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電 大同區以唯實理念和務實作風,從群眾生產生活最直接、最現實問題入手,集中有限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上來,破解了一道道『民生難題』。
破解生產難。這個區千方百計為富民搭建平臺,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區裡拿出500萬元,采取每畝棚室補助2000元的辦法,鼓勵農民發展棚室生產,全區兩年來新建棚室2500棟;投資150萬元,用3年時間為600戶有生產能力的貧困農戶免費打小井,現已完成308眼,提高了農民生產自救能力;今年他們還協調4000萬元貸款扶持農民購買奶牛,全區投入資金300萬元為農戶全額貼息。近年來,該區協調區信用社共發放農貸資金3.5億元,幫助2.2萬農戶籌集資金發展生產。
破解就學難。這個區針對大部分農村中小學危房較多、火爐取暖、就學條件艱苦的實際,累計投資3088萬元,維修改造53所農村中小學校捨,徹底消滅了D級危房。籌資500萬元,為78所農村中小學安裝土暖氣,使1.5萬名農村學生結束了燒土爐子的歷史。
破解行路難。近兩年來,這個區籌資9000多萬元建設通鄉、通村、通校路132條314公裡,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校校通,覆蓋158個自然屯。
破解就醫難。這個區把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2005年關注民生的頭等大事,在全市實現了參保率、單病報銷金額等『四個最高』。上半年,農民門診總量達到4.3萬人次,住院治療2192例。他們還把區內6個二級醫院、8個鄉鎮醫院和92個村衛生所確定為定點醫療單位,救助網絡覆蓋所有村屯,基本達到買藥不出村,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區。
破解飲水難。幾年來共籌資1519萬元,新建飲水安全工程120處,受益農戶達10萬多人。到『十一五』末,全區農村將全部用上安全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