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3日電 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諧文化建設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何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恩中提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在這裡《決定》為我們指明了和諧文化建設的方向。
和諧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核心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河與價值取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樹立社會和諧的理想信念與道德規范,堅持和實行互助、合作、團結、穩定、有序的社會准則。和諧文化是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和文化性狀。它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行為規范、文化產品、社會風尚、制度體制等多種存在方式。
和諧文化的建設要以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六中全會提出的新的重要概念,它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以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的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和諧文化的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新年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戰斗的思想道德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和諧化建設就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核與價值取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樹立社會和諧的理念信念與道德規范,堅持和實行有序的社會道德准則。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是要樹立和諧的價值取向。
和諧文化,實質是一種價值觀。和諧文化的本質在於用『和諧』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即建立以和諧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並將其作為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的思想內核,大力倡導和諧的思想觀念,在全社會形成崇高和諧的價值取向。
我們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但對和諧問題也要持辨證的觀點。要看到,和諧,只是社會運行狀態的一種最高境界、最高理想。現實存在事物和社會,既沒有絕對的和諧,也沒有絕對的不和諧,和諧與不和諧都是相對的。社會是否和諧,並不在於是否徹底消除了不和諧因素,而在於整個社會的和諧因素是否佔主導地位。因此,我們建設和諧文化,並不是無視客觀存在的各種矛盾,更不是要掩蓋和抹殺這些矛盾。恰恰相反,是要正視這些矛盾,鼓勵人們用適當的方式去解決這些矛盾,在解決矛盾的基礎上爭取達到比較和諧的狀態。
和諧的價值取向在社會生活發揮著評判功能、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和定向功能,給和諧以肯定、贊揚、褒獎和倡導,鼓勵一切事物的發展,促進各種和諧因素的增長;通過對和諧的肯定評價和相應的獎懲褒貶,建立健全各種制度以及法律規范、行為准則、以指導和月素各種社會行為。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是要培育和諧的文化精神。
我們追求和諧,就要將其內化和優化為人的一種精神和意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充滿艱辛、充滿創造的壯麗事業。偉大得失也需要並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橕和推動著偉大得失也。我們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我們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中華民族所具有的團結統一、獨立自主、奮發圖強、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扶正祛邪,揚善懲惡,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奮發進取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最大限度的形成社會公共精神與思想共識。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吸收簡介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獨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豐富多彩的內容。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長處,這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建設和諧文化,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對話。以寬廣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懷,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博采眾長,使其熔鑄於和諧文化建設之中,這是建設和諧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西方文化對個人獨立自主精神的強調、對科學理性精神的推崇、對民主法制精神的追求、對人的價值重視等等內容,是我們建設和諧文化值得吸收借鑒的重要內容,從而與我們的民族精神相融合構成時代精神的表征。當然,對於西方文化精神中的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想觀念,我們必須要堅決的抵制。可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構建以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是建設和諧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是要倡導和諧的理念與信念。
理想、顧名思義,它是指人們關於未來走向的特殊觀念系統。即是人們在處理發展方向問題、特別是那麼普遍性發展問題上,所持的立場、觀點、態度的總和。理想特有的基礎,是人們頭腦中有關的信念、信仰的系統。人們的社會理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關系、社會結構、社會運行方式、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和諧的理念與信念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體現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認知、感受,對社會和諧目標的追求與倡導。和諧的理想與信念就是要使全社會的人在思想上盡可能的達到共識,以促進人們思想理念的和諧。和諧的理想與信念的內容是豐富的,包括: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和諧發展的主導理念;平等友愛、團結互助、誠信和諧、人際融洽的行為理念。和諧理念是人們所依附的精神家園,也是和諧社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和諧理念指明了社會發展的方向,支橕起人們的精神世界,給人們以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目標和力量,引領著現實社會向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是要建立與實行和諧社會道德規范。
建設和諧文化,要發揮文化的調節和整合作用,幫助人們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社會,尤其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人際關系;要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要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要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增加全社會誠實守信意識;要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於社會和諧的內容,形成符合充分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
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是要加強和諧的制度建設。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強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制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在制度設計與制度安排重要堅持公平正義原則,要以制度的公平與正義保證公民在人格、權利、機會、規則等方面的平等;以制度的公平與正義保護人民的基本人權,保障社會多元化、防止社會分裂化;以制度的公平與正義調節各社會成員間不同利益群體的關系,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以制度的公平與正義在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以制度的公平與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是要調試和諧心理。調試和諧的心理是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諧文化建設要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要注重培育理想道德人格,要培育關愛他人、誠實守信、克已奉獻、積極向上的個性心理品質;要培育和建設豐富、健康、高雅的精神生活;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諮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總之,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和諧是人民團結、社會穩定、制度規范、關系融洽、發展有序的最高表現。我們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纔能保證我們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纔能保證我們的文化建設取得重要的成果,纔能建設我們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纔能創造出既具有社會主義先進性、又具民族性的共同理想與和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