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創業創新創一流 七臺河十大樂章奏『和諧』
2006-11-08 17:00:02 來源:東北網  作者:康雪 鄭曉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8日日電 祖國邊陲煤城七臺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黨政組織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經濟發展帶動社會全面進步,奏響了構建和諧七臺河的和美樂章。

    第一樂章 經濟快速增長質量同步跟上

  從市型看,七臺河市在全省屬於『老疙瘩』,可多項經濟指標連年在全省領跑。

  2005年,七臺河市本地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13.2%。全市全口徑財政收入達150637萬元,首次突破15億;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在全省13個地市中位居第一;市直全口徑財政收入突破9億元,同比翻了一番還多;三區全口徑財政收入均突破億元,創造了區級財政收入歷史新高。2005年是七臺河市建市23年來財政收入形勢最好、增長幅度最大,保障能力最強的一年,並實現了連續23年財政預算收支平衡。

  今年上半年,全市經濟呈現出六大亮點:工業經濟逐月加快,原煤產量逐月增加,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城市建設開工項目多、檔次高、建設進度快,財稅收入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據統計部門初步統計,今年前3個季度,全市GDP實現73.04億元,增長12.0%。市地稅局提前74天報捷:截至10月18日,累計組織工商稅收32578萬元,完成年度稅收規模的100.8%,而且工商稅收收入進度、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幾年來,七臺河市經濟發展實現了速度、質量和後勁同步提高。

    第二樂章 循環經濟如潮湧產業鏈條再延長

  七臺河市因煤而『生』,靠『原』字號起家。今天,七臺河市圍繞著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打造核心競爭優勢這一主線,努力做強優質煤、優質焦炭、電力工業和煤化工四大基地,做大木制品加工、農畜產品加工、新型建材、機械制造和醫藥五個接續產業集群,方可說真正走上了因煤而『興』的大道。今年,七臺河市把煤的文章逐步做大,逐漸形成了以煤為依托和精煤、焦炭、電、油、汽、化工產品等產業鏈條。在煤轉電方面,大唐七臺河發電公司二期擴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市、礦兩個矸石電廠擴大裝機容量和魯龍等3個煤氣發電項目正在啟動,全市發電能力將新增133萬千瓦;在焦化項目方面,已有寶泰隆60萬噸、隆鵬60萬噸、億達信80萬噸、龍洋96萬噸等一批大型焦化項目投產;在煤化工方面,興盛化工廠煤焦油加工項目已投產,隆鵬公司30萬噸焦油加工項目、寶泰隆10萬噸和億達信8萬噸煤氣制甲醇項目正在啟動;在煤建材方面,已有7個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產新型建材的項目開工建設。以煤炭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呼之欲出,產業鏈條隨之拉長。

  2005年,煤炭深加工企業有14戶,同比增加4戶,納稅總額為30102萬元,同比增長128%。


    第三樂章 山水園林城更靚新農村建設提檔

  在2006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評選活動中,七臺河市以獨特的『煤焦之都』、『山水園林城』、『世界冠軍的搖籃』等多項指標,被評為中國特色魅力城市。近年來,七臺河市城市建設投入不斷加大,城市綠化、淨化、美化、亮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心區面貌不斷有新變化。2005年全市城市建設投資完成11億元,是城市建設投資最多的一年;房屋建設竣工93萬平方米,一批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創歷史新高;改造了10條城市道路,加大了給排水管網、煤氣管網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淨化、綠化、美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市中心區亮化有了較大突破;對矸石電廠灰渣山進行了徹底搬遷,81座小焦廠被全部取締,機電廠小區污染治理取得明顯進展、居民一期搬遷順利完成,環境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得到加強,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節約資源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

  在全市2005年社會事業發展呈現的九大亮點中,有3項來自農村,他們是飲水、入廁、洗澡,這些都是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又長期未能得到解決的實際問題。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23日,全市共有344戶企業、120個村、2個林場參加到村企共建新農村活動中,累計投入共建資金1300萬元,其中,現金投入615萬元,物資及車工投入折合685萬元。同時,全市各幫建單位、部門共落實幫建項目4類,幫建資金642.2萬元,用於修路、改水、改廁、建衛生室等;送科技、信息到位,及時向農民送技術、送致富信息,各單位、各部門累計送信息1200多條,送技術200餘項,使七臺河市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七臺河市部分村屯特別是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農村建起了廣場,村子裡亮起了路燈。七臺河市已有3個鄉鎮躋身於省級示范鎮行列。

    第四樂章 短道速滑拿大獎大學辦在咱家鄉

  目前我國冰上項目的三枚冬奧金牌,全部是由七臺河市輸送的運動員楊揚、王?蒙摘取的,形成了『冬奧七臺河現象』。自1974年七臺河市冰上項目起步至今,據不完全統計,22年來,七臺河市女子短道速滑訓練隊培養輸送的近百名隊員參加國內外重大比賽,榮獲金牌350餘枚,打破國家、亞洲、世界紀錄10餘次。2004年七臺河市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高水平後備人纔基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的搖籃。今年8月,省殘聯指定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特奧田徑隊,全權代表黑龍江省一隊、二隊參加全國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所有項目,開賽當日,七臺河市選手段小春奪得了首日首金,榮幸地接受了國家體育總局劉鵬局長和中殘聯主席鄧朴方頒發的大會首枚金牌。

  幾年來,七臺河市科教文衛、計生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強,特別是教育事業,更得到了長足發展,繼2005年9月七煤公司教育移交市政府後,七臺河職業學院的建成並投入使用,結束了七臺河市沒有高等教育的歷史。

    第五樂章 大小項目一齊上拉動經濟快增長

  幾年來,七臺河市知難而進,緊緊牽住招商引資上項目這個『牛鼻子』不放松,有力地拉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增長。

  2005年,全年共引進域外資金28億元,到位資金同比增長51.4%,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七臺河市共落實項目59個,爭取資金27634萬元,完成全年工作目標的52.1%。到9月末,全市已開工各類項目419個,預計當年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已到位資金3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7個。

    第六樂章 雙扶就業大家幫沈陷居民住新房

  近年來,七臺河市深入實施城市『一幫一』、『雙扶』工程,在市領導的帶領下,2005年共結成『一幫一』幫扶對子4600對,啟動脫貧致富項目6495個,使3587人脫了貧,157人致了富,得到了全國總工會和省總工會的充分肯定,SYB創業培訓工作經驗被全國總工會向全國推廣。在『三進三送』萬人就業行動中,12898人實現了再就業。

  采煤沈陷區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11.9億元,其中重點項目——欣源小區建設工程於今年9月27日勝利竣工,可安置災民11000戶,目前8000戶居民喜遷新居。這個小區現已成為七臺河市目前規模最大、功能完整、基礎設施配套的住宅小區,這項沈陷區治理工程被國家發改委投資司領導譽為『全省最好,全國前列』,成為黨和政府踐行『三個代表』的親民工程。


    第七樂章 城鄉公路再提速道路越走越寬廣

  去年,市、區縣、七煤公司共投資9412萬元修建了5條城區主要高等級公路、2條通鄉高等級公路、7條通村高等級公路,總長84.5公裡。

  七臺河至密山二級公路(七密公路)於今年的4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這是一條七臺河市建市以來建設規模最大、建設裡程最長、投資額最大的公路,建設工期為2年。其中,七密公路向城市延伸的『4.5』公裡為雙向8車道、行車道寬30米、隔離帶7米、人行道每側6米。公路總投資額將達4.8億元。這是一條疏通七臺河市與周邊市縣『瓶頸』的經濟旅游之路——這條路修好後,從七臺河市到興凱湖旅游聖地,也就1個小時,有了它,七臺河處於我省東南部中心的位置纔得以顯現出來。

  今年鄉村道路得到大幅改善。全市25個試點村全部納入到通村公路建設中,落實通村公路42條,路線總裡程為206.52公裡,通鄉公路6條,總裡程42.3公裡,先期確定的18個省市級試點村村內道路建設全部進入施工階段,進展順利,試點村村內道路總裡程為79.6公裡,現已全部完工。

    第八樂章 非公經濟唱凱歌『兩最』環境助企強

  政府營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非公有制經濟在全市經濟中的『立市經濟』、『主導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高、越來越強。2005年,全市納稅百強非公有制企業共納稅近5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34.7%,比上年百強企業增長90.9%;納稅超1000萬元的企業達到12戶,其納稅總額為3.5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億達信公司成為七臺河市首家納稅超億元企業,有6戶企業進入全省非公有制企業納稅前50名,七臺河市被授予『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先進地市』榮譽稱號。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獎勵大會,為納稅超千萬元的非公有制企業代表披紅戴花,並各獎勵一臺哈飛賽豹轎車。

  2005年,七臺河市各級政府對重大項目一事一議,先後投資約1.5億元為新上項目修路和提供土地,為企業排懮解難;僅去年在支持焦化企業生產銷售方面,就減少行政收費2200萬元。今年,市裡又出臺了四項新政策,對招商企業和非公企業在土地、財政、貸款方面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扶持。

    第九樂章 班子建設受表彰百姓越來越安康

  2006年年初,七臺河市被省委命名為全省領導班子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在全省13個地市中,僅有2個地市獲此榮譽稱號。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圍繞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創新工作思路、內容、措施、載體,深入開展以『學習型、發展型、團結型、廉政型』為主要內容的創建『四型』領導班子活動,在工作中大力推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等五個堅持,使領導班子建設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成為乾事、創業、廉政、創新、務實的領導班子,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領導保證。

  幾年來,七臺河市把創建『平安七臺河』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平安七臺河建設穩步推進。去年,七臺河市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今年,七臺河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安全生產年』、『社會平安年』創建活動,『五網合一』防控體系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全市政法部門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495起,化解成功率達97.5%;為企業做好事、辦實事2100多件,企業對政法部門的滿意率達91%,群眾對平安建設知曉率達86.5%,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94.2%。

    第十樂章 知榮明恥樹新風七臺河精神大發揚

  今年,在『展、樹、做』活動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七臺河市在黨政機關、企業開展了『人民滿意公務員』、『百城萬店無假貨』、『重合同守信用』等活動;在農村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十要』為具體要求,推動文明新風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在城市社區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的『十不』為具體要求,開展『四型』社區創建和『四進』社區活動;七臺河之夏系列文化活動成為一道奉獻給全市人民的夏日文化盛宴。

  七臺河人民在開發建設家鄉的進程中,創造並不斷為七臺河精神提供著原動力。市委書記宋長生新近將七臺河精神高度凝煉概括為創業、創新、拼搏、奉獻、實乾精神,形成了勇於進取的創業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爭創一流的拼搏精神、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腳踏實地的實乾精神,賦予了七臺河精神新的內涵,使七臺河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又有了新的發展。今年10月,因搶救落水少年而英勇犧牲的七臺河礦工孔憲寶被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勤勞、智慧、勇敢的七臺河人,正以『求真、求實、求發展,創業、創新、創一流』的精神和作風,按照『建強市、創一流』和『五新』要求,朝著『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闊步邁進。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