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五項互動促進國企改革和私營經濟發展
2006-12-18 11:44: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黑龍江省行政學院 溫美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8日電 題:五項互動促進國企改革和私營經濟發展

  對國有經濟比重居全國前列的黑龍江省來說,私營經濟等非國有經濟發展速度偏低、規模偏小是導致其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重要原因。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過程中,我省必須把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與加快發展私營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私營經濟快速發展,通過大力發展私營經濟,推動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並在五個方面實現互動。

  ●在市場准入上互動。

  市場准入是限制我省私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改革開放以來,私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是市場准入逐步放開的過程,對私營企業市場准入條件的每一次放寬,都帶動和促進了私營經濟的又一次蓬勃發展。由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家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執行的是不同的市場准入條件,為此,在許多生產經營領域私營企業是不能涉足的,有的領域甚至外資都允許進入而私營企業卻受到限制。要實現我省經濟的振興與發展,就必須從調整和優化所有制結構入手,為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切實按照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乾意見的要求,以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為原則,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體現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等在市場准入方面的互動,尤其是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壟斷行業准入條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使得私營資本等非公有制資本能夠通過參股等方式盡快進入長期被國有企業壟斷的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

  ●在融資參股上互動。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乾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制經濟。而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也必須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企業之間的融資和參股,對關系國計民生行業實行國有資本絕對控股,競爭性強的一般性行業可選擇國有資本相對控股、也可通過產權轉讓使國有資本退出後由民營資本控股。特別是對我省這樣一個國有經濟比重偏高的省份來說,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企業之間在融資參股上的互動,顯得尤為重要。盡管我省明確提出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和集體企業改革,形成一批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並且已在2005年又有92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但改制的總體結果不夠理想,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資本參股比例過低,難以形成有效的、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而許多非上市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雖然也普遍進行了改組改制,但是國有股所佔比例偏高的問題也依然存在。因此,無論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還是促進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企業發展,都必須使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企業真正在股權上進行活動,形成水乳交融、利益共享的混合所有制結構。

  ●在優化布局上互動。

  近幾年,我省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了調整。但是,國有經濟分布過寬,整體素質不高,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的問題仍程度不同地存在。我省國有企業分布的行業過於寬泛,今後,仍然要把國有企業改革的著眼點放在對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調整方面,國有經濟需要向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乾企業進行收縮和集中,重點提高我省國有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能力。而對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以通過資產重組、結構調整和優勝劣汰,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就要通過適當的方式退出,使國有經濟和私營經濟在優化布局中實現有進有退、良性互動。

  ●在產業集群上互動。

  有人認為,產業集群是國家經濟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為此,有人將產業集群稱為『振興東北的第三要素』。我省是國家的老工業基地,石油化學工業、機械制造工業曾享譽全國,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國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政策扶持下,依托原有的工業發展基礎,形成了六大工業基地以及以哈大齊工業走廊為代表的工業經濟帶,產業集群的端倪已經顯現,並正在成為振興龍江經濟的發動機。做好產業集群上的互動,就是要充分發揮相關產業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龍頭帶動效應,並結合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客觀需要,延伸相關的產業鏈條,引導和帶動產業相近的私營經濟等多種所有制中小企業為其進行配套服務,向產業集群擴展。例如,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按照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總體規劃,重點發揮產業集群輻射效應,大力拓展產業延伸和配套。4個產業集群初見成效。其中以一重為旗艦,構築裝備制造業產業框架,形成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北鋼、黑化為旗艦,構築鋼鐵化工產業框架,形成鋼鐵化工業產業集群等,都是依托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集團,並發展和引進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的產業相近的中小企業與之配套,形成聯系緊密並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群把國有大型企業與私營企業等多種經濟成分企業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在人纔交流上互動。

  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纔的競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就是人纔。事實上,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私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兩者之間人纔交流上的互動。如,在私營企業發展的早期階段,一些在國有企業具有一定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人員從國有企業走出,領辦創辦了私營企業,成為早期的私營企業主;隨後,在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大批擁有一定技術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被私營企業所吸納,其中大多數人員成為私營企業的技術、管理骨乾;近年來,我省私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改組和改造,在參股、兼並、購買國有企業過程中,又有許多私營企業主成為改制企業的領導者,並且成為參股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之間的人纔交流互動已經成為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私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我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相互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不斷完善,私營企業必將更加成為國有企業人纔向外流動的重要承接載體,而在國有企業改制、改組和改造過程中,也必然有更多的私營企業人纔通過兼並參股等形式,成為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理者,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促進和推動者。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