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電 2006年,東寧縣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4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2億元,完成進出口總值20億美元,東寧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連續3年居全省前十位。
今後五年,東寧縣以跨越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深入實施對外開放、工業興縣、招商引資、區域協作戰略,做大做強對俄貿易、進出口加工、特色農業、旅游物流口岸經濟,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在更高層次的互動協調,將東寧建成經濟繁榮、百姓幸福、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沿邊工貿旅游城市。
發揮口岸優勢 打造開放東寧
推進對俄經貿昇級,提高外貿增長速度、質量和效益。全力支持東—波互市貿易區發展,創建中俄特色商品展示交易平臺和境內外加工配套輔助基地。深化跨國經營,推介做優『吉信模式』,快速壯大康吉經濟貿易合作區,建成全國『走出去』的示范區。加快俄能源原材料開發,加大市場開拓的深度和廣度,探索打通新的陸海聯運通道。加強區域協作,構建跨區域經濟共同體。深化南北合作,促進中俄毗鄰地區合作,創建跨國聯盟發展新模式,增強區域經濟的融合力、輻射力和競爭力。
壯大經濟實力 打造富裕東寧
加快工業化進程,推進口岸經濟優化轉型。做大園區經濟,叫響省級東寧經濟開發區品牌,打造『哈牡綏東』對俄經貿產業帶核心區,境內外連鎖互動,創建跨國加工制造基地。構建工業產業集群,深度開發利用境內外資源,加快煤電、水電、風電開發。培壯骨乾企業,形成強勢企業群體。建設沿邊特色新農村,打造龍江新農村示范亮點。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推進菌、煙、果菜、特色養殖四大主導產業優質化和品牌化,完善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東寧寶榮果菜批發大市場功能,加速農民素質昇級,鼓勵離土創業、轉移致富。繁榮旅游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提昇旅游產業,深度開發特色資源,建成內地省市赴外旅游集散地。
加快改革創新 打造創新東寧
持續壯大口岸型民營經濟,構建『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企業家創大業』格局,建立培育人纔、引進人纔、用好人纔、留住人纔的激勵機制。加快對俄科技合作,參與建設中俄信息產業園,推動雙邊科技合作昇級,落實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發展電子政務,實施農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形成各領域全面推進的科技創新格局。
優化軟硬環境 打造魅力東寧
突出『中歐合璧,塞北江地』特色,完善街道路景、公園廣場及濱河、邊境景觀帶,加強生態建設,強化小流域治理,推進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建設山水生態名城。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牢固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是東寧形象』觀念,全面打造服務效能最高、創業條件最優、投資回報最好的軟環境,推進『誠信東寧』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使東寧成為興業窪地、投資福地和發展高地。
深化人本理念 打造和諧東寧
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提高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重視扶助城鄉低收入人群,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社會保障救助覆蓋面。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打造邊疆文化強縣,叫響『黑龍江省溫州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