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財政收入增長 黑龍江省十弱縣3年解困穩步圖強
2007-01-15 08:59:5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5日電 經過三年的全方位扶持解困,到2006年底,黑龍江省十弱縣經濟社會發生了可喜變化。省縣域經濟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05年綜合排序變化和2006年預計情況看,弱縣發展呈梯次昇位態勢。總體看,十弱縣特色優勢主導產業迅速成長,財政經濟狀況有所好轉,其具體解困狀況基本可以概括為破位上行、蓄勢待發和低位調整三種類型。

  破位上行型包括延壽、克東、泰來、撫遠、青岡、明水6個縣,已經開始走出困境,位次呈現上昇趨勢,基本實現解困。其主要特點是解困的思路比較明晰,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基本建立且成長較快,骨乾龍頭項目牽動作用明顯增強,經濟增長呈現飆昇趨勢,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改觀,一些體制性、制度性障礙逐步克服。

  蓄勢待發型包括望奎和蘭西縣。他們雖然沒有在位次上發生較大變化,但三年來解困工作力度很大,在主導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和骨乾項目建設、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展很快,積蓄了強大的發展後勁。

  低位調整型包括樺川和孫吳縣。這兩個縣由於資源匱乏、欠賬太多,加之交通不便等,招商引資難度大,前兩年骨乾項目建設效果沒有顯現,2006年初見成效,但規模仍然弱小;特別是產業結構仍以農業為主,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

  2003年底,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十弱縣三年解困目標,確定並實施了『四位一體』的幫扶政策:即一個有實力的省直廳局、一家銀行、一個大學和一個農科院共同幫扶一個縣,采取綜合措施,強力推進解困。經過幫扶單位的積極扶持和弱縣不懈努力,3年來,全省十弱縣經濟社會發生了可喜變化:

  經濟增長速度加快。2006年,十弱縣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17億元,比2003年增長53.2%,年均增長15.3%,增幅預計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撫遠、樺川生產總值實現了翻番增長,增幅分別為130%、110.2%;共有5個縣的生產總值增幅超過十弱縣平均水平。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6年,十弱縣預計全口徑財政收入4.98億元,比2003年增長63.8%,年均增長17.9%。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預計達到2.8億元,年均增長18.2%。全口徑財政收入佔十弱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略有提昇。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6年,十弱縣二三產業增加值62.8億元,佔十弱縣生產總值的53.7%,其中,工業增加值18.7億元,佔十弱縣生產總值的16%;工商稅收3.9億元,佔十弱縣全部稅收的90.3%。克東、青岡、明水、延壽等縣已開始由農業主導向工業主導轉變,其中克東縣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已由2003年52.0:18.1:29.9調整到2006年44.6:28.5:26.9;2006年其工業總產值8億元,比2003年增長116.2%,年均增長29.3%。

  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積極進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2006年,十弱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可達1629元,比2003年增長53.3%,年均增長15.3%;最高的孫吳縣將達2013元,比2003年增長6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83元,比2003年增長26.6%,年均增長8.2%。最高的延壽縣達到5510元,比2003年增長33.6%。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3310元,增長29.6%。最高的孫吳縣達到5638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