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種優質稻搞精深加工創大品牌 建三江整合引資建『米都』
2007-01-22 14:02: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侯昭純 沈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2日電 日前,農墾建三江分局整合124家大米加工廠而新建的建三江米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入運營。新引進的全國最大民營米業遼寧五峰集團,投資上億元興建的年加工米糠油等精深產品10萬噸、倉儲烘乾能力30萬噸的水稻深加工項目也已正式啟動。至此,有『東方第一稻』美譽的全國最大水稻種植區,基本形成了『綠色種植、特色加工、統一標識銷售』的產業構架,向真正意義的米稻經濟區邁進。

  據悉,今年這個局的水稻種植面積將擴大到700萬畝,播種總面積近九成是水稻。將建成我國高寒地區水稻種植面積、科技含量最高,特色最突出的優質水稻經濟區,形成全省最大的稻米產業『硅谷』。

  這個分局地處黑龍江與烏蘇裡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地勢低平,自然水儲量豐富。他們充分利用局內土地面積大、生態環境好的資源優勢,與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相關的高端技術有機整合,通過市場化手段,全力打造建三江『米稻』經濟。推出了種『優質稻』,搞『精深加工』,創『大品牌』科學發展戰略,重點實施『科技創新、育壯秧基礎、葉齡指標管理、種子提昇、全程機械化和田間設施工廠化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設。投入3億多元購進機械1.7萬臺件,使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4%,今年達到96%以上,實現了全面積100%統一標准化供種。采取節水灌溉、地表水攔截、水資源循環和擴大烏蘇裡江、黑龍江江水灌溉等措施,綜合提高優質米原料品質。

  同時,加快推進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扶強扶壯龍頭企業,建設稻米產業『硅谷』,把『綠色米都』打造成水稻產業知名品牌,樹立起『名都』形象。通過新上和引進管理現代、設備先進和機制靈活水稻精深加工項目,全力打造米稻『硅谷』高地。在目前水稻精深加工能力230萬噸的基礎上提高到300萬噸,使近九成以上地產優質稻就地轉化成優質精米,實現工業增加值4億元,全口徑創利潤8000萬元。

  依托建三江綠色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新規劃工業園區。把分散在局直和七星場直地區的20多家大米加工廠集中規劃到工業園區。去年,與北大荒米業利用當地糧庫的站臺場地、倉儲設備等基礎條件,由建三江熱電廠新上一臺發電機組,以較低的供電價格入股,合作建起了年產30萬噸的制米廠,產品遠銷韓國、阿爾巴尼亞、波多黎哥等國家。

  去年底,引進的全國最大的民營大米加工企業———遼寧五峰米業集團入住園區。目前已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佔工程總量的20%%以上,並購的原建三江精米廠已完成設備安裝,新建倉儲基地7.3萬平方米,正著手開工生產。

  圍繞提昇『中國綠色米都』品牌,他們建立了不拘一格用人纔的激勵機制,加大引進水稻產業銷售人纔、商人和企業管理者的力度。重點要引進一批大客戶、大銷售商,建設糧食收儲基地、水稻期貨交割中心、貨運中心和原料加工基地,培育完善的物流產業。

  新年前後,一大批標有『原料產自中國綠色米都建三江』統一標識,精美包裝的『建三江』牌系列優質米,已正式投放市場,到記者發稿時,已收購特色水稻1000多噸,加工銷售『建三江』牌香米等400多噸,呈現產銷兩旺勢頭。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