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5日電 今年是暖冬,時至三九天,在邊遠嫩江縣境內的尖山農場也難得一見以往的『剮鼻刮臉』的冷天。當地的職工群眾說,『今年雖然是暖冬,但是以往的霧氣罩罩天氣卻不見了。天藍多了,水也清了,這都得益於扒倒了大煙囪用上了太陽能。』
『太陽能』受寵進家入戶
尖山農場是墾區經濟發展較快的農場,人均收入早就突破了全墾區平均7000元的水平,達8000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住進了『小康樓』。在采訪中,記者所到之處,看到的聽到的卻是,錢掙多了,心眼卻小了,『節約』標語隨處可見。人也不再大手大腳,胡花亂造,處處算計著如何節電節煤節氣、節錢節物節時,還真『節』出綜合成效。
在尖山農場采訪,樓房頂上的一排排太陽能節水器,成了邊陲小鎮的一大景觀。
剛剛安裝完熱水器的樊增春說:往小了說自家省氣兒省電,往大了說給國家省能源,再說了它也環保哇,大家小家都受益。一個冬天,場部樓房區就有40餘戶家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了。
農場文明辦負責同志介紹,一個家庭一年大約需用熱水十幾噸,燒一噸熱水熱能成本10幾塊錢。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只需一次投入,不用任何措施,隨時可提供熱水。既清潔節能又省錢,一舉兩得。維修一新的學校也首次取消了燒熱水用的小鍋爐,安裝了5個大型太陽能熱水器,供學生洗漱、食堂做飯用熱水。清潔能源省電又省錢,不用行政命令,全場的『煤老虎』就自覺『臥倒』了。
住樓用太陽能的多,在以養殖為主的居民點,『沼氣』卻大顯身手。第五管理區第十居民組的周金生,正在試挖沼氣池,許多養殖戶都已學會了沼氣池的建築及使用方法,正在躍躍欲試建沼氣池,農場也在籌建以肉牛養殖基地為能源中心建造大型沼氣池,並將其產生的能源引至場直供更多的人使用。至此,家畜糞便清理容易了,家家戶戶創造環保能源,北大荒的風光自然是更加美麗了。
『地火龍』送來冬天裡的一把火
過去,尖山農場冬天的早晨,由於受大興安嶺低壓的影響,本來氣壓就低,再加上全場的大鍋爐、小鍋爐、大煙囪、小煙囪一齊往外排煙,能見度低不說還嗆的人喘不出氣來。晨練者不敢出門,不到八點以後大街上看不到人影,整個場區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
今年氣壓依然很低,環境反而好了。個體戶辛有義說,完全是『暖窖』的流行,為尖山農場的冬天晴空萬裡立了一功。僅他家的那趟房共5家,有四家挖了暖窖。
暖窖,俗稱『地火龍』。就是住戶在自家住房屋內地下挖出一個深一米半左右直通牆角,類似菜窖樣的空洞,加蓋處留個出口,填上樹葉、鋸末等可燃廢棄物,到了取暖期點燃後,可自動取暖。既節省煤炭又利用了廢物減少了環境污染。在農場的號召下,今年發展暖窖350個,一個冬天至少可節煤350噸,節約資金15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