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2日電 委員們建議,各級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要高度關注環境污染問題,制定『治污』方面的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實行治污效果考核制度,並且,提供必要的財力與物力,保障治污工作順利進行 |
梁榮欣 張冬梅 田裡隨手一摸都是泥鰍、魚、蝦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了。現在,隨著農藥和化肥的普遍使用,現在的小孩子若想體驗抓魚的樂趣,恐怕只能去養魚場了。 『一條街,兩排房,後面臭水塘,到處垃圾場』。環境污染正慢慢向農村襲來…… 全國政協常委梁榮欣帶來了農民的心聲:『近年來,農村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工業污染,這三類污染不僅影響了數億農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而且通過水、大氣和食品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的生活和健康。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已刻不容緩。』三類污染『小污』變大害 梁榮欣舉例,中國化肥年用量4637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使用量達40噸/平方公裡,遠遠超過發達國家22.5噸/平方公裡的安全上限。化肥和農藥過量施用導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廣泛擴散,沒有明確位置,而被稱為農業面源污染。它不僅造成了土壤污染,還通過農田徑流加重了水體有機污染和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影響到地下水和空氣;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污水幾乎全部直排;鄉鎮企業布局不當、治理不夠產生的工業污染也很嚴重。 委員們提出,農村環境保護非常薄弱。由於我國農村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污染不僅將迅速由『小污』變成『大污』,而且已經由『小污』變成大害。防治結合做早做大 委員們建議,各級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要高度關注環境污染問題,制定『治污』方面的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實行治污效果考核制度,並且,提供必要的財力與物力,保障治污工作順利進行。 全國政協委員張冬梅說,除了最新制定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專門提到了農村環境問題,其餘有關法規均沒有針對性強的條文,建議在法規修訂中彌補,以促進有關政府部門加強這方面工作和為基層職能部門提供法律依據。 梁榮欣建議要『防治結合、做早做大』。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低、小、散』,通過集中治理,有利於克服污染治理的技術經濟障礙。在鄉鎮企業污染治理上采用進園(工業園)並扶持專業污染治理公司集中治理的辦法,在農村聚居點,甚至可以模仿城市建立農村聚居點污染治理特許經營制度。只要在貸款、稅費減免、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就能夠通過市場力量對多類污染進行治理。 『大力倡導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注意污染處理技術路線創新。』全國政協委員楊國俊建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倡導應用循環經濟理念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清潔生產和產業間協調發展。推進集約化畜禽養殖與生態農業農牧一體化發展:集約化畜禽養殖場進區(畜牧小區)發展並通過沼氣綜合利用設施治理污染,沼渣、沼液就地轉化為肥料利用。這不僅可以克服其污染治理中的諸多障礙,還能統籌解決農村資源、能源、環境問題,也避免了化肥、農藥可能造成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