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趙傳利:做攻堅啃硬的新時期井下作業人
2007-04-12 10:28: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2日電 題:做攻堅啃硬的新時期井下作業人——記井下修井一大隊107隊隊長趙傳利

  既然做了一名黨員,就要以黨的事業為重;既然立志以鐵人為榜樣,就要把錚錚誓言落實到行動上,在實際工作中讓人們看到鐵人精神在傳承,在急難險重崗位,用泥水、汗水、淚水甚至血水,去書寫一個共產黨員的人生!——趙傳利

  趙傳利,井下修井一大隊107隊隊長。今年43歲的趙傳利從1981年參加工作開始,就始終紮根井下作業第一線,在艱苦崗位上磨煉,在火熱實踐中成長。

  作為一名井下作業工人,就要腳踏實地,埋頭苦乾,在艱苦環境的磨煉中挺得住

  1981年,趙傳利當上一名作業工人,懷著夢想開始了工作經歷。

  都說作業工人辛苦,一上班,趙傳利就領教了『辛苦』的含義。

  剛上班時,正趕上北風刺骨的冬天,井場周圍是空曠的荒野,大雪紛飛,寒風凜冽,盡管穿著厚厚的棉衣,還是被凍得瑟瑟發抖。帽沿四周、眉毛胡子都結滿了白霜。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有時還得頂噴搶起,粘糊糊的油水劈頭蓋臉倒下來,起一趟管柱,整個人就像從冰油坑裡撈出來的一樣;夏天到了,為了對付蚊蟲叮咬,酷暑裡捂著一身油衣服,汗水、油水、泥水混在一起糊滿全身,那種滋味簡直無法形容。

  開始時趙傳利很不太適應,也曾動搖過;但,從小受父輩『石油工人一聲吼,也叫地球抖三抖』豪情熏陶,趙傳利從小就有股不服輸的勁頭。趙傳利的父親是『老會戰』,他肯吃苦、講奉獻的品格一直影響著趙傳利,特別是想起鐵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看到老師傅那種頑強拼搏、三老四嚴的作風,趙傳利努力跟上老師傅,向師傅看齊,也使趙傳利逐步變得堅強起來。

工作中的趙傳利

  一次次的經歷,一次次的磨煉,使趙傳利漸漸地適應並愛上了這份富有激情、富有挑戰的工作。

  趙傳利知道,油田的發展離不開井下作業這個行當,再苦再累,總得有人乾;再險再髒,總得有人扛。青年人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纔能打牢根基,纔能健康成長。一遇到艱難困苦就退縮,算什麼英雄好漢!趙傳利橫下一條心:一定要以鐵人為榜樣,乾就乾出個樣子來,一定要在奉獻中體現自身價值,去實現人生目標。

  有了目標就激起趙傳利無限的動力和工作激情。

  井口掄管鉗最累,趙傳利一頂就是八個多小時;別人請假休班,趙傳利主動頂替;手指粉碎性骨折,他帶著夾板硬是不下火線;水泥車抽不動泥漿,趙傳利就帶頭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拌……當作業工九年裡,趙傳利和隊友們轉戰了油田各個角落,連續八年披紅戴花。


  1990年,得知塔裡木石油會戰,趙傳利主動請纓奔赴新疆。塔裡木油田工作環境異常艱苦,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方圓百裡廖無人煙。到了夏季,地表溫度高達60多度,烤得人喘不過氣來。這支來自大慶的隊伍,來自鐵人的故鄉,從請戰的那天起,就下定決心,決不能給大慶精神抹黑,決不能給鐵人丟臉!

  趙傳利不叫苦、不言累,帶領作業隊轉戰戈壁,挺進沙漠。

  輪臺301井搬遷,幾十車物資,上百公裡路程,他們創造了當天搬家、當天立井架、當天開工、當天有進尺和當班起下管柱260柱,500多根的紀錄。當地人豎起大拇指說:『你們大慶的隊伍,無愧於鐵人的後代,真的了不起!』

  趙傳利常想,人生可能有多種選擇,崗位也許會有多次變動,但不變的應該是人生的目標和無悔的信念。

  1999年,趙傳利走上了修107隊隊長崗位。這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隊伍,曾獲金牌五連冠。趙傳利暗暗憋足了勁,要把07隊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

  乾,就要乾一流;爭,就要爭第一;無論如何決不能讓組織失望,決不能讓員工失望,決不能讓隊伍褪色。

  一次,在石人溝施工,趙傳利因公受傷,兩根肋骨骨折,住進了醫院。躺在病床上,趙傳利卻始終牽掛隊裡的工作,邊打吊瓶邊和井上聯系。聽說遇到了難題,趙傳利再也呆不住了,住院的第三天,就『逃』離醫院,趕到井場,帶傷和隊友們一起奮戰了半個多月,直到這口井順利完成。

  長年在外施工,家庭和事業之間必然是傾斜的天平。趙傳利很少有時間和家人一起團聚,照顧老人、教育孩子、買米買面等所有家務都由妻子承擔下來。1999年,父親患上食道癌,飯都吃不下,當時趙傳利剛任隊長,正在搞側斜井試驗,只抽空回去看看,直到聽說父親去世,纔急匆匆趕回奔喪。父親勤勤懇懇一生,作為長子,不能在他彌留之際陪伴,趙傳利悲痛至極,淚如雨下。送走老人後,趙傳利把帶過的黑紗在身上揣了三年,每當工作遇到困難或想念父親時,就拿出來看看,既是對他老人家的緬懷,更是對趙傳利人生道路的鼓勵和鞭策。

  趙傳利紮根油田一線二十三年,癡守井下作業二十三個冬夏,水裡泥裡苦戰二十三個春秋。二十三年來,有苦、有累、更有危險,也有機會、有條件、有理由調到安逸的後線,但是,趙傳利始終心不動,勁不減;始終保持樂觀、奮進的精神狀態。

  趙傳利說,既然做了一名黨員,就要以黨的事業為重;既然立志以鐵人為榜樣,就要把錚錚誓言落實到行動上,在實際工作中讓人們看到鐵人精神在傳承,在急難險重崗位,用泥水、汗水、淚水甚至血水,去書寫一個共產黨員的人生!


  作為一名修井隊長,就要苦練本領,錘煉隊伍,在關鍵時刻出手過得硬

  參加工作以來,作業、修井的各個崗位趙傳利都乾遍了,但無論在哪,趙傳利都始終一個勁兒地鑽業務學技術。趙傳利常說,做一個合格的新時期石油工人,光有衝天的乾勁是遠遠不夠的。要想人品過得硬,就必須思想過得硬;要想工作過得硬,就必須技術過得硬。

  這些年來,趙傳利在學習政治理論書籍的同時,還先後自學了采油工藝、井下作業、修井工程和試油等知識,大膽采用新技術,每當有新工藝推廣或應用,趙傳利都主動請戰,創出了油田大修隊伍第一個采用側鑽井技術、第一個實施電泵井打撈、第一支進行氣井施工的『三個第一』。

  趙傳利不僅較好地掌握了普修、側斜、電泵電纜、深取淺取和氣井大修等多項工藝技術,還對『撈、磨、銑、套、倒』等十二大系列,三百多種工、用具,都能熟練應用,做到在關鍵施工中敢於決策指揮、敢於果斷處理。

  去年3月,趙傳利隊接到徐深2井施工任務,該井深4000多米,是他們從沒見過的深井,壓裂時巨大壓力把井內五、六十米長的油管擠癟了,井內3000米處還有封隔器、水力錨砂卡,施工難度相當大。外單位乾了兩個月沒有成功,最後只好放棄。這口井是勘探分公司的一口中心探井,如果報廢,事關徐家圍子區塊油氣開發,影響著油田公司油氣並舉戰略的實施。接到任務後,趙傳利經過認真分析,大膽改變施工方案,提出采用套洗加打撈技術,在征得上級同意後,果斷處理幾十個技術難點,僅用20天時間就圓滿完成了任務。

  趙傳利經常和工人們講,知識是看清地下的望遠鏡,技術是解決難題的金鑰匙,素質是適應發展的硬根基;適應創建百年油田的需要,作為新時期的作業工人,決不能蠻乾傻乾;作為油田一線的基層隊,決不能虛浮不實;107隊一定要爭創學習型組織,作業工一定要爭當知識型員工。

  趙傳利經常組織員工進行培訓和實戰練兵,在去年昇深2井准備階段,趙傳利組織開展了一個多月的培訓演練,學習氣井知識、地質構造及安全操作規程,每道工序、每個動作都要練幾十遍,保證各項技術准備全部達到標准。現在,107隊不僅能處理一般的大修井,而且對多變點、無通道、大段變形彎曲等高疑難井都具備了修復能力,在氣井大修上,更是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被用戶譽為疑難井的殺手、氣井故障的克星。

  幾年來,他們先後對芳深801、徐深1、徐深2、芳深7和昇深2等高難氣井進行大修施工,全部達到施工要求。其中徐深2井井深達4445米,昇深2井冒著生命風險,全隊員工憑借嚴細的工作態度和紮實的技術實力,一一攻克,施工周期率、執行設計符合率、資料全准率均為100%。井下107隊打出了信譽,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品牌,也打出了市場。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事關大局、面臨生死考驗的緊要關頭衝得上去

  趙傳利從事井下作業20多年,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尤其是2004年施工昇深2井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使趙傳利對生命價值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提起昇深2井,有些人可能了解不多。這口井1996年投產,高溫、高壓、高產。井口溫度高達80℃,日產氣33萬方,井口壓力達30MPa。套管腐蝕嚴重,周圍已經產生漏氣,一旦引爆不亞於一顆重磅炸彈。油田公司和分公司領導高度重視,經過縝密研究,決定把這口井進行水泥封堵,永久消除事故隱患,聯系幾家國內施工單位,都不敢嘗試,公司把這塊硬骨頭交給了107隊。

  接到任務後,趙傳利深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沈甸甸的責任。封堵昇深2井,風險之大、難度之大、工藝之高,都是史無前例的。壓井、打撈和最終封堵,都存在諸多變數,一旦井口失控,周邊群眾、設備以及環境都將面臨災難性後果。

  施工前,周邊群眾進行了疏散,投親的投親,搬家的搬家,就連雞、鴨、鵝、狗都賣掉了。組織上給每名員工都購買了人身傷害保險,隊裡工作了兩年的農民合同工連當月工資都不要就跑得無影無蹤了……緊張的氣氛彌漫每個人心頭。

  任務就是命令,責任重於泰山。這個時候,衝得上,打得贏,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是趙傳利這個隊長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對趙傳利這個黨員黨性的一次考驗。

  他們立下了軍令狀,在極其莊嚴的氣氛中,趙傳利和黨員乾部率先簽下了名字:隊長趙傳利、書記黃志虎、副隊長蔣德山……全隊員工沒有一個退卻,沒有一個掉隊, 30個赫亮的名字,代表著30名壯士堅定決心。一字千斤,簽上名字,就意味著在這場殊死戰中,哪怕搭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臨行前,妻兒老小含淚囑托,員工和家人告別的方式不同,但氣氛都是同樣的凝重,凝重裡都飽含著同樣的悲壯。

  2004年7月28日,放噴點火降壓開始了,現場一切由我指揮。當放噴閘門開啟時,四、五十米長的火柱衝天而起,百米內都能感覺到灼人的燙,巨大的氣壓頂得閘門發出嘶嘶尖叫,讓人不寒而栗。趙傳利沈著地檢查一道道閘門、一個個危險關口……幾天過後,井內壓力開始下降,但大家心裡的壓力卻上昇了,因為更艱巨的考驗和更大的潛在危險還在等著他們。

  8月6日8時40分,壓裂車組的轟鳴聲,讓本來在緊張氣氛籠罩下的安達市昇平鎮擁護村,陡然透不過氣來,壓井開始了……緊接著是卸井口、安裝井控,內行人都知道,這是最危險的一道工序,相當於拆除重磅炸彈的引信,一旦失控,地下的『氣老虎』躥出,猶如火山噴發,井場周圍將瞬間化為烏有……油田公司、分公司、大隊領導、技術人員時刻盯在現場;消防車、救護車、警務巡邏車、消防官兵嚴陣以待;全隊所有員工都臨戰待命,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時間就是生命,多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按常規,卸井口、裝井控需要兩個半小時以上,現場總指揮要求必須在兩個小時內完成。在這關鍵時刻,作為黨員乾部先得豁出去,體現黨員先進性就在這個時候!趙傳利果斷地讓其他員工撤離,只由自己、書記、副隊長、兩名班長組成突擊小組,登上井口執行操作。

  空氣好像凝結一樣,領導和同志們目不轉睛地盯著我們,上百人的現場鴉雀無聲。我們全神貫注,沈著冷靜,比平時演練更加密切協調,熟練的操作伴隨著汗水的流淌、揮灑。整個過程沒有一道多餘工序,和諧得就如同一個人操作,僅僅用40分鍾就完成了全部操作,比平時演練足足縮短了一個多小時。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激發出了驚人的能量。現場進行指導的四川局專家看到此情此景感動得流下熱淚。他們說:『現場就像戰場一樣讓人心顫,你們真不愧是大慶的鐵軍。』

  施工完成後,記者問趙傳利:『生死40分,你心裡是怎麼想的?』趙傳利笑著說:『能想啥!就想把井控趕快裝上,就是玩命也要把它拿下。』是的,在昇深2井施工的40多天時間裡,我們確實勇敢地應對了很多困難和挑戰。

  施工准備階段,趙傳利參加義務獻血後,家也沒回就直奔井場;施工中被雨水澆透,引發重感冒,高燒39度多,沒離開井場半步;七、八月份的天氣,長時間穿工靴,腳趾潰爛,腫得連工靴都穿不進去;在施工的關鍵時刻,母親患重病,到哈爾濱治療,趙傳利沒有顧暇。因為施工的整個過程,每道工序都有風險,每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危及員工生命,趙傳利是隊長,是黨員,是隊裡的主心骨,組織信任自己,工人看著自己,在關鍵時刻自己是決不能退縮的。回想制服昇深2井的日日夜夜,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已在每個參戰隊員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各級領導一直和大家共同戰斗,全隊員工共同面對著艱辛和挑戰,大家共同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

  2005年3月,107隊被評為公司功勛集體。油田公司領導表揚他們說:『你們不愧為石油部的金牌隊,不愧為油田公司的功勛隊,你們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鐵軍。』成績已成過去,趙傳利把成績和榮譽化作進一步奮進的動力,總結經驗,抬高起點,提高素質,勇攀高峰,以新的更大成績回報各級組織對我的厚愛,在創建百年油田的偉大實踐中再立新功!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