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電 近日,國家質監總局對市場上的100種食品塑料包裝進行監測,結果三成不合格,主要問題是苯超標,可導致人體患癌。質監部門介紹,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也要有『QS』,市民用餐時要留心。
據了解,塑料包裝產品主要質量問題是部分產品溶劑殘留總量和油墨中的苯系溶劑殘留量過多,在人體內蓄積容易增加致癌可能性。這些不合格餐具的特點是有刺激性氣味,容易滲漏或變形。記者走訪大發、南極市場周邊的塑料產品批發點看到,這裡銷售的塑料袋隨地堆放,1元批發20餘個,塑料餐具、竹筷子也隨處可見。記者拿起一種賣3元錢20個的塑料杯,不但聞到了強烈的塑料味,還發現杯子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雜質。經營者說,這些產品主要是賣給一些小飯店用的。
記者從哈爾濱市質監部門了解到,去年9月,國家質監總局發布通告規定,塑料袋、一次性口杯、快餐盒等39種食品塑料包裝或容器等制品開始實行市場准入制度,必須通過『QS』認證,否則不得進入市場。據介紹,今年以來省、市質監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首先對超市和一些大型酒店進行集中監管,下一步將對中、小型服務場所的包裝、用餐用具進行全面規范,提醒市民用餐和購買時注意識別。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