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為面子為炫耀--破解文化消費『要票』陋習
2007-07-20 09:39:4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趙婧一 黃青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0日電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哈爾濱人的文化消費已逐漸上昇到一個新層次。聽歌劇,看話劇、演唱會,已成為人們工作之餘消遣生活的主要方式。然而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哈爾濱人的這種文化消費講究的是面子,比如每一場演出之前,總有那麼一些人,必須要搜腸刮肚地動用一切可能動用的人情關系網來要票。

  那麼,有哪些人在要票看演出?

  他們為什麼挖空心思去要票,難道僅僅是因為一些演唱會票價太高嗎?

  如果真的是票價太高,為什麼有些人層層走關系、請客吃飯,不惜花掉比票價還高的人情錢而就是不自己掏錢買張票呢?

  要票一族的不斷擴大,對尚未發育成熟的哈爾濱文化演出市場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昨日15時,哈報集團哈爾濱新聞網『議論風生哈爾濱』論壇邀請市文化局、市歌劇院、市中泰兄弟文化傳媒公司有關領導,圍繞這個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對話。

  論壇主題:

  《哈爾濱人文化消費要面子:給我一張票》

  做客嘉賓:

  市文化局藝術處主任林志忠

  市歌劇院院長陳曉生

  市中泰兄弟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姜宏斌

  在線實錄:

  主持人:很多網友比較好奇的是,一場演出下來,大概有多少人是要票進場的?這其中能夠佔到一個怎樣的比例?

  陳曉生:單純就要票這一問題,目前很難說有多大比例,每次演出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要票進場的觀眾比例也不同,精品劇目一般贈票比較少,要票現象自然少。

  主持人:在一場演出之前,所謂的贈票一般有哪幾種形式?贈票的座位位置都是怎樣的?

  姜宏斌:所謂的贈票一般有兩種形式出現,第一種是贈票,第二種是工作票。贈票主要是根據演出主辦單位和贊助企業的協議,根據票面價值進行互換的;而工作票則是主辦方給演出場所的服務人員、舞美燈光人員、場內安保人員提供的休息的位置。一般情況,工作票的位置都是演出場所的邊邊角角位置,而贈票則是贊助單位根據自己的需求,在互換的范圍內可以要求貴賓票、特甲票、甲票,也可以要求一般位置的票。

  主持人:一般情況,持贈票進場觀看演出的都是那些人?

  姜宏斌:不好確定,如果搞一場演出,贈票一般情況是演出單位和贊助單位互換得到的。比如某贊助單位互換了200張票,把其中的一些發給大客戶,其中一部分發給員工,剩下的作為促銷的獎品,而這些拿到贈票的群體有的喜歡歌劇,有的喜歡京劇,有的喜歡流行音樂,所以還存在贈票的二次轉讓、三次轉讓、多次轉讓等,導致進場觀看演出的觀眾不確定。

  主持人:為什麼有人想看演出,不買票而要票?

  陳曉生:這種現象,不單獨是收入能否承受的問題,主要是觀念,有些人請客吃飯,爭搶著埋單,花300元錢在所不惜,可讓他花30元錢買張看演出的票他卻不願意去做。似乎要票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身份象征,是有能力的體現,個別人把能夠要到演出票作為一種炫耀的資本,獲得一種成就感。

  主持人:有位叫『嘻刷刷』的網友說:『演唱會的票太貴,與百姓收入相差甚遠,現在哈爾濱市民平均收入還沒有達到一個晚上消費100元到1000多元看演出的程度。』網友『nihaohy』說:『要是票價便宜下來了,大家就不會都去想辦法要了。你看香港紅館看演唱會纔幾個錢啊?香港的人均收入多高啊。』請問,哈爾濱目前的各種大型演出的票價是根據什麼來制定的?

  林志忠:一般情況,演出的票價是根據具體的演出成本來制定的,比如場地費、工作人員工資、大腕明星的出場費等。不同的明星出場費也不同,有時差別比較大,名氣比較大的明星出場費要高一些,而名氣比較小的明星則相對能低一點。哈爾濱的票價不算高,地處中國北端,大腕明星們來哈的費用自然要比到其他地方多。作為哈爾濱人,在本地能夠看到大腕級的演出,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一般情況,作為演出單位,制定票價的時候都要考慮到哈爾濱的市民工資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盡可能地把票價定到最低水平,盡可能地讓更多市民看到演出。

  主持人:有網友說,一有大型演唱會,無論是多大牌的明星,你都不用愁買不到票,因為門口守著一幫賣黃牛票的,又便宜又方便。那麼,這些黃牛票是如何產生的?

  姜宏斌:單獨說票的來源,一般源自工作票、贈票、互換門票,還有特殊的情況是購買後轉手的,比如一家三口本來買票是看演出的,但到具體演出時臨時有重要的事情去不了,為了將損失避免到最小程度,只好把花錢購買的票轉賣給票販子。

  主持人:既然票價高低並不是要票一族產生的根本原因,那麼究竟是什麼驅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要票隊伍中來。有個叫『2000WDC』的網友說:『這是個社會風氣問題。能要來票的,不是實權人物就是特殊關系,他們把這當作榮耀而四處炫耀。』一位網友說,他去年觀看周傑倫演唱會時花了80元買了張最低價位的票,結果進場後發現他周圍的人都是贈票來的,而且開場15分鍾左右,有些人就陸續開始離場。這些人到底來是聽演唱會的還是顯擺他們有贈票的!請嘉賓說一說,您怎麼看待要票現象?

  陳曉生:要票是哈爾濱的一大『特色』,國內的其他城市,特別是南方的城市,要票現象很少,或者說是不存在的。在國外,說到要票問題,他們幾乎是聞所未聞。即便是總統去觀看演出,也是要自己買票的。目前哈爾濱市每年大型演出的場次是有限的,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型演出市民幾乎經常可以看到,現在要票現象比較多,等到市場逐漸開拓、發展成熟,要票現象會減少的。

  主持人:要票一族的不斷壯大,對哈爾濱市文化市場的發展究竟有何危害?

  姜宏斌:演出作為一個行業,也應該是一種商品,演員付出勞動,理所當然地應該獲得回報。而要票現象的產生,導致演出商壓力過大,作為演出商,承擔著高投入的風險,如果沒有回報或者回報很少,結果將導致任何人不敢承辦演出,直接影響哈爾濱的文化市場。

  主持人:有位網友說,正是因為有了贈票,人們纔想到要去要票。而且我花錢買票,你坐我旁邊拿的是張贈票,這我肯定不平衡,下次也想著法要票。這是一個心理平衡度的問題。那麼演出公司辦一場演出必須得設置贈票嗎?從演出公司的角度講,能不能做到完全不贈票?

  姜宏斌:目前還無法完全避免贈票。因為很多演出是企業為了宣傳贊助的,贊助單位為了宣傳企業,把票贈給了企業的關系單位、客戶,這樣現象的產生從某種角度上誤導了市民,票好像很容易要,不需要購買。

  主持人:有網友問,哈爾濱市目前有沒有出現演出一票難求的情況,這樣的演出有贈票嗎?

  陳曉生:2005年8月15日,市歌劇院首創、排演的大型歌劇《八女投江》在首演時曾經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這次演出基本沒有贈票,主要原因是精品劇目非常受觀眾歡迎。

  主持人:近幾年,哈爾濱市辦的這些大牌明星的演出,在收益方面,同南方城市辦演出有差別嗎?

  陳曉生:目前,哈爾濱市外來的演出不是很多,更多是自身的演出。因為收入等因素,哈爾濱市演出的票價低於南方城市。市歌劇院排演的『爛漫之旅』經典愛情電影大型視聽交響音樂會在南方城市門票能賣到180元、280元、380元,而在哈則只能賣到30元、50元、80元,最多100元。

  主持人:這樣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姜宏斌:一是工資收入的差別,二是多數市民沒有把文化藝術氛圍直接納入到生活中來,目前,好的演出來哈的還比較少,和北京、上海等城市差別比較大。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