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5日電 從2002年4月份起至今,在牡丹江市機電小區購買住房的居民翹首以盼能住上新居,然而他們卻掉進了開發商精心設計的陷阱中,辛苦攢錢購買的住房不僅住不上,而且還面臨房款不退還的危險。原來,開發商采取欺詐的手段一房多賣,共計開發158套房子竟然賣給了1093家,最多一戶賣了19家,一房賣三四家屬平常。按購房者的說法,初步估計涉案金額最低為5千多萬元。發覺受騙的購房戶陸續到公安機關報案。今年3月28日,牡丹江市政府成立了由公安、紀檢部門組成的『3·28機電小區專案組』,徹查此事。7月24日,《生活報》記者赴牡丹江市采訪了這宗離奇的詐騙案。
一個買房者被騙的遭遇
7月24日,100多名購房代表聚集在牡丹江市政府信訪辦,希望信訪辦的同志將情況反饋給專案組,加快辦案速度,畢竟,幾年的等待和失去房款的危險對他們來說,已經讓他們心力交瘁了。
牡丹江鐵路車輛段的周玉春沒有出現在這群隊伍中。周玉春,被代表們稱為牡丹江市『機電小區購房詐騙案』正式報案第一人。當日中午,記者找到了他。
按照周玉春的說法,2005年7月份,他在大街的電線杆上看到機電小區售便宜房的消息,曾兩次和妻子來到現場考察,但是沒有購買,『主要是怕不把握。』然而同年8月份,他的同事李樺(化名)對他說,他有個朋友王經理給機電小區開發商供應水泥、鋼筋,開發商沒有錢,給了王經理幾套房子,委托他幫忙往外賣,非常便宜。有同事從中做介紹人,周玉春打消了原來的疑慮,於是在當年的9月20日,他把原來的住房賣掉,將房款5.9萬元一次性交給了王經理,王經理給他開具了『正式』的商品房購買合同,而且周玉春也見到了開發承建機電小區的一個負責人李文斌,李承諾2006年肯定住上房子。
然而不久,別人告訴周玉春『這處房子有事兒』。不放心的周玉春來到他購買的單元房內,用粉筆在牆上寫了『此房已售出』的字樣,並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
周玉春說,第二天就有一女同志給他打電話,問他什麼時候購買的房子,周告訴對方是2005年,對方稱她在2004年就已經購買了這套房子。
周玉春當即找到李文斌,李文斌告訴周玉春,他購買的是按照原來規劃的2號樓,現在2號樓是中間的那幢,弄錯了,於是又在新的2號樓為周玉春選了同樣樓層面積同樣大小的房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周玉春同樣用粉筆留言。『因為我離這兒比較近,所以沒事就去,可是我發現寫的字總是被人擦掉。』周玉春說,『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在我購買的房子聊天時,進來一男一女,他們聲稱在2004年也購買了這套住房。』
見購買的房子又重了,周玉春再次找到李文斌,李保證房子建成後把鑰匙給周玉春,不給對方。周玉春不托底,找到王經理,王經理說他不管。
此後的日子,周玉春多次找到李文斌要求退房,然而李文斌多次推托,其間周玉春來到牡丹江市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諮詢,有關負責人告訴周玉春他手裡持的購房合同是假的。在多次索要退房款未果的情況下,周玉春到牡丹江市公安局愛民分局報了案。
『原來我尋思只有自己的房子買重了,後來纔知道像我這樣的太多了。』周玉春說。
最多一戶賣了19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周玉春一樣,許多購房戶都是通過關系或是別人的介紹纔購買的住房。
倪翠芬,今年54歲,2006年8月通過張某介紹認識了牡丹江市某公安分局派出所的一名民警,這名民警聲稱在機電小區2單元502室有一戶建築面積為79.27平方米的房子要賣,售價為7.5萬元。倪翠芬隨後在他的『家中』見到了該民警的妻子,由該民警的妻子寫了購房合同,簽字也是該民警的妻子,倪翠芬盡管質疑了一下,但出於對警察的信任,倪翠芬還是分幾次將房款交給了這名民警。
『交齊房款後,2006年10月28日,我到售房處,發現我所購買的住房已經被售出。但並不是我,於是我給對方打電話,對方聲稱在2003年就買了該房。而開發公司也證實了此事。』倪翠芬說,『我於是找到張某和那名民警,可那名民警對我說,房子不是他的,購房合同也不是他簽的。簽合同的人也不是他妻子了。』
倪翠芬對記者說,此後她多次到牡丹江市公安局反映情況,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後來市裡成立專案組,我纔了解到,我購買的這套房子算我在內已經賣了14家。』
『2004年4月,我當時是通過我小姨子認識了承建機電小區的林某,他說這套房子便宜,建築面積60多平方米,纔4萬元,你今天不買明天就沒了。我當時手裡沒那麼多錢,就通過1分利「抬」的錢,他們開著車到我家來取的,當場開具的發票和商品房購房合同。我當時還尋思,服務咋這麼到位呢?後來纔知道,他們一開始就沒安好心,瘋狂地詐騙斂財,根本沒想讓你住上房子。我這套房子重了4家。』購房戶劉寶珠對記者說。
而馮志方被騙的經歷更覺得窩囊,『我當時在承建的機電小區做塔吊操作工,4年多時間裡,我僱用了塔吊司機三十餘人,他們起早貪黑地乾活,可開發商一分錢不給,欠了我們14萬多,最後開發商用兩戶樓房頂替工程款,就是這樣,房子仍然被他們一房多賣,至今樓房和工資都無法兌現。導致這些司機整天管我要錢,使我無法正常生活。』
記者在一份牡丹江市政府信訪辦給牡丹江市政府某領導的『關於機電小區購房戶要求查處王秀剛(開發商)重復售房問題的請示』中看到,機電小區系2001年機械局按內部職工集資方式建房,當時批准是98戶,依據《牡房委會(2003)9號文件》要求,此房不能對外銷售,但開發商王秀剛將房屋一房多賣,共賣出1093戶,有的一戶竟同時賣了19家。我辦意見,一是建議有關部門盡快組成專案組,立案調查處理;二是因此案之特殊情況,應明確定性質為『刑事詐騙案』,主要走司法程序。
詐騙的伎倆:一騙二哄三耍賴
既然屬於內部職工集資建房不允許出售,那麼為什麼還能公開對外銷售,而且一直持續賣了5年之久呢?
剛剛退休不久、原牡丹江市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趙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機電小區屬於內部集資建房,當時批准是98套,面積是10600多平方米,按規定不允許出售,可是開發商在建的過程中不經請示,又私自建了60套,都差不多封頂了,引起了市政府有關部門的注意,但是考慮到既然已經建起來了,也是屬於國家資產,扒掉挺可惜的,於是市裡經過研究,補辦手續,這60套允許按照商品房對外出售。但是開發商膽大妄為,違法亂紀,私刻公章和私印商品房銷售合同,結果騙了許多人。
在采訪中,一些購房戶向記者反映,經過他們到專案組了解,根本不是後來多承建的60套,而是包括98套房子在內共194套,『當時開發商是在兩幢樓的北邊都接出一個拐角,其中一幢樓因為接出的拐角影響北面樓的采光,結果地基都整好了,人家不讓建。開發商把本來不存在的樓房都賣了出去。』
記者在實地采訪發現,在那幢樓的北角,地基的確都已經打好了。
事實上,此前,因為這兩幢樓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還沒竣工,以及一房多賣的現象已經引起了一些購房戶的注意。
購房戶劉淑潔說,她是在2003年購買的房子,當時開發商承諾2004年8月份肯定能住上,可是她一去問就說往後推了,再不就是說等兩幢樓都完工了一起交付使用。『什麼樣的樓房建了四五年還沒建好,實際上開發商就是不想建成,一旦建成了就涉及入住問題,一房多賣的事情不就鼓包了嗎?等房款騙得差不多了一走了之。』
張廣華是一名長途司機,他最早發現這裡有貓膩,『報紙上、大街上都貼滿了機電小區的售房廣告,滿打滿算,機電小區能有多少套房源?值得這樣大肆宣傳。於是我就在我購買的房子裡用粉筆寫上此房已售出的字樣,結果過了不久就有人給我打電話,說他也購買了這套房子。』
據購房者蔣立明對記者介紹,一旦購房者發現一房多賣的問題找到開發商,他們先是采取騙的招數:一共建兩幢樓,1號樓和2號樓,『如果你買的是2號樓重了,他會說實際按照現在的規劃弄錯了,應為1號樓,然後幫你調換到新的「2號樓」,如此反復,現在我們都弄不明白哪個到底是1號樓和2號樓,全憑他們嘴上說。而對於連續調了兩次都出現一房多賣的現象,開發商就會兩頭都許諾這套房子給你不給他,而對於一些老百姓來說,出於私心,認為佔便宜了,所以都不吱聲了,可是沒想到他們兩頭都這樣說,哪個都不是真實的。』
牡丹江鐵路車輛段的郭清富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和一名叫高雙玲的女士購買了機電小區的同一套住房。記者看到,盡管是同樣一套住房,但是購房合同不一樣,價錢也不一樣,郭清富花了7.5萬元,高雙玲則花了7.8萬元,而發票上標注的金額,一個為126210元,一個為89940元。
郭清富對記者說,當時他聯系了高雙玲得知房子重復賣了後,找到李文斌,李承諾這套房子建好後鑰匙給他不給高雙玲,後來有一次他聯系高雙玲,得知李文斌也是對她這麼說的。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李文斌在2006年11月17日給高雙玲寫了一份保證書:高雙玲在機電小區基建辦購買2號樓3單元401室,我單位保證此房不發生糾紛,如有糾紛,本單位負法律責任,本人保證。
周玉春說,真相敗露後,開發商就耍賴,『愛咋咋地,上哪告都行。』
買房被騙 身心兩傷
『這幾年可把我們折騰壞了,房子沒住成,錢也要不回來。不少家庭夫妻雙下崗,就尋思買個便宜點的房子,結果被騙了,有好幾個家庭的老人因承受不住打擊而病逝。』采訪中,購房者蔣立明淒苦地對記者說。
周玉春說,他賣了原來的住房買機電小區的房,手裡根本沒有餘錢了,孩子還上大學,被騙的事一直沒敢對父親說。今年6月2日,他父親問起此事說:『你買的房子咋這麼多年沒住上呢?』他實在瞞不住就說了真相,結果老人著急上火,在6月10日就去世了。
王世堂今年53歲,兒子27歲,是個聾啞人,兩口子都下崗,考慮到有個房子能給兒子說上媳婦,親屬們湊了6萬9千元錢在機電小區買了一套房子。『交錢那天,我和79歲的老父親一起到現場看房,我對收錢的人說,我們家這種狀況,你可不能騙我們吶,收錢的人說,騙誰也不能騙你們,結果我買的房子賣了三戶,到我們家已經是第三家了。』王世堂和父親因為此事住了好長時間醫院。
孫淑敏和愛人都下崗,屬於動遷戶,當時開發商給了他們一年的租房費,後來就一直沒給,因為房子始終沒建成,至今一家人仍然租住在沒有窗戶、漏雨又漏風的破房子裡。
購房戶劉淑潔對記者說,開發商之所以能騙到現在,就是因為利用人們貪便宜的心理,再加上這些購房戶有一面坡的、海林的、東京城的,大多數都是子女在牡丹江市上班,這些人平時因為工作很多時候碰不上,所以無法知道一房多賣的事情,『去年年底,我們得知這個情況後,為了核實誰和自己重復買了房子,大冬天的我們站在機電小區附近挨個問。』
采訪中,幾乎所有的購房者都提出這樣一個疑問:機電小區開發商公然在報紙上、大街上打廣告售房,進行公開詐騙,牡丹江市的相關部門為什麼沒有對此進行監管?直到有老百姓發現了這樣的問題,而受騙者已經達到了上千戶,纔引起他們的注意?
事實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機電小區在承建時『嚴格地說不算合法就開工了。』
7月24日,牡丹江市規劃局審批一科科長張德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開發建設機電小區之前,開發商到規劃部門申請過,我們也受理了,當時批准是兩幢一字形樓房,有一幢往北拐了一塊。但是在規劃部門沒有放線,也就是說沒丈量兩幢樓之間實際距離的情況下就開工了,嚴格地講不算合法,是不允許開工的,但是按照行政職責劃分,沒有辦完手續能否開工、開工後由誰來制止,怎麼監督、怎麼整改,售房過程中由誰來監督,就不是規劃部門的職能范圍。』
7月24日,記者來到機電小區專案組了解情況,專案組一位負責人說,『案件正在偵查中,還有外逃的涉案人員,不便透露情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王秀剛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