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家長付錢孩子寄宿老師家 托管現象讓師生關系變形
2007-09-23 05:50:2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3日電 開學一個月了,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安陽街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平平已經完全習慣了吃、住在老師家的托管生活。據了解,近年來,哈爾濱市一部分學生家長因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沒能力指導孩子學習,就讓孩子在老師家裡寄宿,逐漸發展成老師以贏利為目的的有償家教。『托管生』現象的出現,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爭議,教師托管學生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呢?記者對此事進行了一番調查。

  『三包』金錢介入師生關系

  平平的父母由於工作需要經常到外地,無法照顧平平。家裡的老人們年紀大了,接送還行,但無力輔導孩子功課,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平平成了父母最大的牽掛。一次偶然機會,平平媽媽聽說有的老師將班裡的學生領回自己家中,便萌生了也將平平托管到老師家的想法。於是,平平與另外一個孩子就成了班主任老師的『托管生』,同時他們也擁有了一位特殊的『高級保姆』。據了解,像平平這樣的學生在哈市不是個例,如果說平平父母無暇照顧孩子,只能求老師照看,還尚可理解,但另外一些父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卻仍『忍痛割愛』將孩子送到老師家寄養,為的是『望子成龍』,生怕自己教不好孩子,不能給孩子一個成功的人生,希望通過托管,讓孩子時時處處都受到老師的格外關照,學習成績能有所提高。

  在常青大廈上班的韓先生稱,他上班太忙,妻子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學習輔導上顯得力不從心,正好有朋友在小學裡當老師,就把孩子交給老師來帶,為了表示對朋友的感謝,除了給老師薪水外,平時還會送一些小禮物給老師;山東來哈做生意的賈女士每月花3000元錢將兒子寄養在班主任老師的媽媽家,那是一位退休老教師。她認為,自己從小沒有受到高等教育,創業時吃了不少苦,現在就想讓兒子從小接受好的教育,班主任老師家是教育世家,古語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子在這個教師家庭中肯定會受到好的影響;在省醫院工作的姜女士認為,現在一家就一個孩子,沒有過程可以重復,自己沒有教育經驗,寧可多花點兒錢交給老師『調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到老師家寄養的是小學生,也有部分初中生,托管這些學生的有在職教師,也有退休教師。被托管的學生大多『全托』在老師家,只有周末纔被家長接回到自己家,平時和老師一起上下學。一般教師受居住條件和自身精力的限制,家中寄宿大多不會超過四、五名學生,每名學生『三包』(包吃、包住、包輔導)的費用是600元至1000元不等,名望高的和藝術類學科的老師月收費還要更高一些。有的老師還在外面專門租房收住學生,有的僱用保姆料理學生的日常生活,自己負責輔導。

  寄養生活並非給孩子買了『保險』

  家長們普遍認為將孩子送到老師家托管,就是給孩子買了『學習成績保險』,可記者采訪了10多位曾經托管過孩子的家長,他們都表示沒有獲得預想的效果,而且孩子們對此根本不買賬。

  小凱是一個10歲的男孩子,由於爸爸媽媽忙著做生意,他一直住在退休老師家裡,管老師叫姥姥。這學期開學,小凱的情緒出現了很大的波動,最近回到家裡很沈默,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問其原因,小凱說:『我有點怕姥姥,姥姥家沒有電腦,還說玩電腦的孩子都是壞孩子;也不讓我出去玩,說摔著碰著沒法和爸媽交代;考試時我做錯了一道題,她說我太沒出息了。』賈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被寄養在班主任老師的媽媽家,平時班主任老師也經常去輔導孩子學習。最近賈女士出國回來,發現兒子足足胖了20多公斤,到醫院一查纔知道兒子患上了肥胖癥。賈女士就把兒子需要減肥的事交代給了老師,可一個月後,兒子不但沒減肥反而更胖了。老師告訴她說:『你給我們這麼多錢托管孩子,我們哪能不讓孩子吃飽呢!』小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爺爺花錢讓他寄宿在班主任老師家裡。小龍的爺爺告訴記者,前兩年人少時,老師還的確能輔導輔導,現在寄宿生多了也就談不上了,學習成績也沒見有什麼長進;佳佳和俏俏是一對雙胞胎,現在被父母送到英纔學生托管中心,曹玉長校長對記者說:『托管中心有幾名孩子都是原來托管在老師家的,孩子們感覺在老師家很壓抑沒有樂趣,到這裡有許多小朋友在一起學習和生活,孩子們比較放松。』

  畸形師生關系對孩子成長有害

  『老師和學生不再是簡單的教學關系,夾雜一定金錢的經濟關系讓師生的界限模糊了起來。』針對『托管生』現象,哈爾濱市中小學校的教育專家們普遍認為弊大於利。繼紅小學校尚校長和花園小學校吳校長認為,首先,教師托管學生,容易讓教師『正業』和『副業』錯位,有的教師帶『托管生』以後,把主要精力投入副業,影響正常的教學任務;其次,教師充當『高級保姆』,讓學生難以分清是老師還是保姆,不但有損教師的形象,還會受到家長們的挑剔,長期下去老師不受尊重;再有,托管教育是以金錢來維系的,它凸顯了『花人錢財,替人管教』的僱傭性質。一些教師為了讓家長滿意,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中,難免會給自己所帶的學生吃『小灶』,容易讓孩子在學生中有優越感,或者錯誤地認為金錢能買到一切,包括教師和知識,這種教育影響了正常的師生關系。有的學生被托管以後,心理上產生一種盲目的安全感和依賴性,認為住在老師家裡,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回到老師家裡還有機會重學。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這些學生往往過分依賴老師的輔導,不願動腦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對此,省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張大生指出,親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孩童時期親情比什麼都重要,父母把孩子托管,就是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現如今的孩子並不缺乏智力和技能,而是缺乏親情與游戲,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托管無疑剝奪了孩子們的親情關懷時間。小學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處於重要成長期,性格沒有定型,學生在潛意識中對老師存有懼怕感。朝夕面對老師,長期處在老師的無形壓力下,極易造成性格孤僻,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和厭學的心理。他表示,如果父母在客觀條件下確實不能陪伴孩子或指導學習,可以選擇送到正規的托管中心,或選擇寄宿學校,在那裡孩子過的是集體生活,在同齡人的陪伴下,孩子會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會有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創造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所大幫助。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