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7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房產住宅局了解到,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今年1至8月份哈爾濱市住宅銷售價格已達到3020元/平方米,同比增長了9.03%。與此同時,另一個數據顯示,1至8月份,住宅竣工面積不過32.9萬平方米,完成年計劃的7.83%。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認為,由此可見,哈埠的房價上漲基本是由『期房』推動而成。
房價上漲已成『共識』
記者在房地產市場中調查了解到,從年初至今,房價上漲幾乎已成房屋買賣雙方的『共識』。多家在售樓盤的銷售經理向記者表達了一個觀點:『抬著價賣房更好賣!』幾乎所有樓盤都利用購房人這種『追漲殺跌』的從眾心理,頻頻抬高房價。多數房地產開發公司幾乎在樓盤對外銷售前就制定了嚴密的調價計劃———1個月或2個月必上調均價,銷售速度快的樓盤把調價周期縮短為10天。因此,在市場上,在1至3個月裡均價上漲15%—20%的可見。
據記者了解,某樓盤所剩的尾盤雖然在戶型和位置等多項指標都不如3個月前開盤時的房子,但均價卻比早前高出600元。售樓經理坦言,即便如此,房子也都剩不下。
九成『期房』決定房價水平
據了解,今年1至8月哈爾濱市住宅建設總規模為874.3萬平方米,但竣工只有32.9萬平方米,纔完成年計劃的7.83%。1至8月份,實現住宅銷售規模25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1%。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數據上看,市場上九成以上的住宅是尚未建成的『期房』,說明目前消費者購買的房子絕大部分為期房。前幾年房地產市場是買方市場的時候,這些期房由於有諸多不確定因素,是賣不上好價錢的,更別提抬價了。但市場轉入賣方市場時,這些期房成為了炒作昇值概念的絕佳產品。『期房原來的諸多不確定因素最終都被炒作成利好,開發商正是利用了購房人對期房未來價格的想像銷售』。
絕大部分購房人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他們並不急需購房,但在身邊到處都能聽到『誰誰的房子昇值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事情發生,所以都把買房當成有備無患的投資手段。
在道裡區愛建濱江社區四期購房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去年她沒及時買三期的住房,現在買同等面積就多支出了近20萬元。
炒期房昇值概念可造成房價上漲
黑龍江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馬驥博士在早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對房地產市場炒作期房昇值概念的行為表示過擔懮。
他認為,從宏觀經濟的背景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現狀看,哈爾濱房價會是一個持續上漲的過程。因為人民幣昇值、市場資金流動性過剩、地價在公開招拍後的上漲、國內物價水平的走高,這些都會促成人們把住宅投資看成一個穩妥保值、昇值的渠道。但是對期房昇值的過度炒作會使這個昇值過程來得更猛更快,乃至造成部分消費者不得不面對房價高企的經濟壓力。
更有業內人士稱,如今,大樓盤的『控價』能力越來越強,並且部分開發商利用廣告和銷售手段變相制造住宅大幅、快速昇值的社會輿論,從而提高房屋售價,制造房子緊俏的現象,達到操控市場的目的。他認為,市場經濟中商家運用價格調控等銷售手段無可厚非,但如果長期毫無控制地渲染昇值預期,炒作期房昇值概念,可能會造成房價的非理性上漲,有關部門應對此加強必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