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24小時與死神賽跑 記者體驗急救醫生的艱辛
2007-10-14 07:16:1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4日電 醫生這個職業,加上『急救』二字就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容。急救醫生必須有快速反應的能力和非常強的責任心。據統計,哈爾濱市急救車的使用率在以每年20%的速度攀昇,每當急救電話鈴聲一響,急救人員的心便繃得緊緊的,與死神賽跑,時間以秒計算。近日,記者跟隨市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一同步入了他們忙碌而緊張的工作,體驗了急救醫生不為人知的艱辛和遭遇的種種無奈。

  接線員連續工作,騷擾電話令人發指

  10月10日晚18時,記者走進了新投入使用的哈市120指揮調度中心。寬敞明亮的大廳內,一個指揮調度屏幕很清晰地分別顯示著急救車的運行情況。指揮調度中心內的3名夜班接線員都在不停地接報警電話、錄入調度系統內、指派就近分中心的急救車出發。這樣忙而有序的工作流程,根本讓人無法打斷,我這個記者成了這裡唯一的『閑人』。剛剛放下對講機的接線員姜輝對記者說:『我們是從今天16時一直工作到明天早上8時30分,中間只要急救電話不停,我們就沒有休息的時間,即使暫時沒有急救信息我們也必須坐在指揮臺前。』當晚值班的負責人曹陽告訴我,接線員必須在電話中盡快問清需救助人員的地址和情況,並第一時間將急救命令單傳輸至9個分中心中離現場最近的那個急救中心,指派車輛和急救人員趕往現場,並隨時與報警人取得聯系,收取反饋信息。如果報警人有需要,在急救車趕往現場期間,接線員還要在電話裡向傷病者家屬傳授簡單的現場急救知識,以便幫助傷病患者盡快得到救治。每天6時至8時、23時至凌晨1時都是急救接警任務較忙的時間段,要不停地接電話,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曹陽說,在接警當中,由於病患家屬情緒大多非常激動,接線員時常遭到病患家屬的責罵,受了委屈也只能往肚子裡咽。

  19時11分,正當記者關注著打入的急救信息時,接線員李黎無奈地說:『又是一個騷擾電話。』她告訴我,這個隱藏了號碼的騷擾電話今晚已經打進來很多次了,這個人打通急救電話就放音樂,或者乾脆不說話。據介紹,像這樣的騷擾電話,120每天都能接到若乾個,曾經有一個騷擾電話一天就打了1000餘次,但接線員不知情況,只能一一接聽。這些騷擾電話有罵人的,有騙急救車出警的等等。李黎說,由於停機電話也能撥打120,因此很多無聊的人利用停機電話或磁卡電話撥打騷擾電話,這樣無德佔用急救熱線,讓人非常氣憤。市120急救中心站長孫光對記者說,120每年都能接到數萬個騷擾電話,但由於現在還沒有對騷擾電話制約的手段,他們對這些騷擾電話也是無可奈何,但正和公安部門積極協商,利用法律手段控制騷擾電話對120生命線的侵犯。

  與時間賽跑有高科技設備作保障

  在采訪中,120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給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快節奏。為了跟死神賽跑,工作中他們幾乎都是跑著的。他們說,急救醫護人員中一沒有太胖的,二沒有年齡大的,因為速度跟不上,也適應不了急救工作的辛苦。120的快節奏除了對醫護人員有特殊的要求外,先進的指揮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GPS衛星定位系統、無線車載對講系統、大屏幕監控系統、CPS不間斷電源保障系統、應急預備系統和自動監測預警系統,都為危重病患爭取了時間。

  21時28分,急救警報一響,指揮調度中心的監視屏幕立即出現了報警人員的具體位置及附近急救車輛的情況,接線員根據大屏幕顯示的信息,拉響了警報器,司機、醫護人員全都跑出了辦公室,還沒等我准備好,醫護人員和擔架員全都乘上急救車出發了。我只好另坐他車跟在急救車後,准備一同趕往現場。但我們的車剛剛駛出幾百米,急救車就已經消失了,我只好根據報警信息來到了規劃街某居民樓樓下。此時急救人員已經進入居民家開始實施急救。據患者家屬介紹,傷者姓於,酗酒後受外傷。急救人員對患者現場處置了5分鍾後,癥狀有所緩解,隨後患者被急救車送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任務完成後,司機回到急救車上時,立即按下了裝載在急救車上的報告按扭向指揮中心報告任務已經完成。就在返回的路途中,我們又接到命令,在我們附近有人酗酒暈倒,司機立即根據指令開往事發地點後把病患送到醫院。

  22時22分,一條急救指令下派到了道外分中心調度室,稱先鋒路某居民樓內有位老人突發心髒病。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後立即對心髒病患者進行了急救,病人的癥狀很快得到了緩解,並被送到市第二醫院進行救治。

  市120急救中心站長孫光告訴記者,他們急救中心日平均出車量在160次,醫生的出診次數在8次左右。既然是急救,就要求醫護人員都要爭分奪秒參加每一次急救任務,所以每個班24小時下來,醫護人員往往都是疲憊不堪。11日凌晨3時15分,正在休息的記者再一次聽到報警鈴聲,又一次和急救人員出發了,僅僅是當晚的幾次急救出警,記者已經感覺有些吃不消了,可急救人員依舊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截至11日6時許,哈市急救中心的9個分中心已經出警60次。

  一半是醫生,一半是力工,職業病困擾急救人員

  據統計,目前哈爾濱市急救車的使用率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這一數據表明市民的健康意識正在進一步增強,有急病急傷找120比自己打車去醫院更有生命保障,已經為廣大市民接受。

  近日,家住南崗區某小區的退休老人李某與盲人老伴正在家中看電視,73歲的老伴想起身去廁所時,不慎摔倒,頭部撞在了桌角上,頓時頭部滿是鮮血。李某馬上撥打120報警電話,急救人員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把老人送到了醫院進行救治。當急救人員向老人索取93元的費用時,李某對急救人員說:『120咋這麼貴呀,真是用不起。』等李某處理完老伴的傷勢後,就到120急救中心找到了相關負責人,詢問收費情況,負責人聽了老人的情況後得知老人生活十分困難,當場退還了93元的急救費用。老人說:『一百來元錢對別人可能不算什麼,對我們低保戶來說可是全家人半個月的生活費,真是太感激你們了!』市120急救中心站長孫光講,120的收費標准是經過市物價局審核批准的,每出一次警的往返基礎車費為25元,每增加一公裡要收取2.5元的費用,而每名醫生的往返出診費大約為60元。該中心針對低保戶等困難人群實施特殊優待政策,直接為低保和貧困群眾看病『埋單』。

  在記者與急救人員零距離接觸的幾個小時內,看到了他們為了跟死神賽跑而付出的代價。他們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吃一口消停飯,趁出診間歇買個燒餅就對付一餐,急救鈴聲一響放下手中的食物就又上路了,有時一頓飯要分幾次吃,生活很不規律。不少急救醫生工作幾年後,逃不過兩種職業病的折磨:一個是胃病,長期飢一頓飽一頓,胃受不了;另一個是腰椎病,要麼坐在車上不動,要麼抬擔架,腰吃不消。為了跟死神賽跑,他們24小時奔波在急救線上,一會兒是體力勞動者,充當擔架工,一會兒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搶救病人。『無論多苦多累,這就是我們的工作,跟死神賽跑就要跑贏!』急救醫護人員這樣對記者說,說這話時,他們的眼中透著真摯。他們的話語,他們的眼神,讓記者為之動容: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人們的生命和健康纔有了更多的保障。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