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4日電 每一位老師,心中都有說不完的『家訪』故事。每一次家訪,都會帶給老師不同的感受和幫助。每一次與家長和孩子的見面,都是老師與孩子、老師與家長之間一次心與心的對話。家訪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孩子都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孩子年齡雖小,可是心理卻是豐富的。家訪能幫助教師更密切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采取對策,加以正確的疏導。
園丁小學教導主任王晶老師回憶,當年她的班上有個學生不關心班級,對於所有人都很敵視。王老師就讓這個學生帶她回家。進了學生家王老師看到家裡亂七八糟,大人不在家。王老師就讓學生寫作業,自己開始幫著打掃房間。她還給這個孩子做了飯,和他一起等大人回來。直到孩子的爸爸回來,王老師纔知道,這個孩子的媽媽生他的時候就去世了,孩子的繼母當著爸爸的面對他很好,背著孩子的父親就經常虐待他,孩子的心靈受到重創。後來父親與繼母離婚,由於工作忙,他沒有時間管孩子,孩子每天就自己掛鑰匙。王老師清楚地記得當時孩子的父親見到家裡收拾的整潔一新激動得都說不出話來了。這次家訪後,這個學生的轉變非常大,不但愛學習了也知道關心班級了,之後的成長道路非常平坦,大學畢業後留在了上海工作。現在每年過年他都要給王老師打電話,他已經把老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培養出的孩子也各不相同。有效家訪可以讓老師全方位地了解每個孩子的自身和家庭情況,老師通過家訪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
鐵嶺小學劉櫻輝老師清楚地記得,她曾教過的一個學生叫孫淼(化名),填寫基本情況的表格上,父親一欄一直是『國外工作』,班主任劉櫻輝老師也從未對此產生過疑義。二年級時的一次家長會後,劉老師熱情地與孫淼的媽媽談起了孩子的父親,沒想到孫淼的媽媽竟對這個話題非常敏感,立即回避,還囑咐老師以後別和孩子提爸爸。後來劉老師到孫淼家家訪。把老師與家長的關系變成了兩位母親間的交流,孫淼媽媽終於吐露了實情。原來孫淼的父親是一位公安民警,1997年因公殉職,那年孩子纔3歲。從那以後,媽媽就一直對孫淼說爸爸到國外工作去了。本以為時間久了孩子就將爸爸淡忘了,可沒想到從小酷愛畫畫的孫淼經常在本子上畫一個警察的頭像,他說那個就是他的爸爸,他想爸爸。每隔一段時間,孫淼還會給爸爸寫一封信,請媽媽幫著寄出。
家訪那天,孫淼的媽媽對劉老師說,眼看要清明節了,她想帶著孩子到父親的墓前去祭掃,可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接受這個事實。剛好本學期語文課有一篇課文是寫維和人員光榮犧牲的故事,劉老師將孫淼爸爸因公殉職的故事與課文穿插在一起講。課堂上老師特意請孫淼說說對兩位犧牲的英雄的看法,小孫淼紅著眼睛說:『有這樣一位父親是我的驕傲和自豪。』原來小孫淼的奶奶曾無意中說過一次爸爸已經死了,但沒有得到證實,性格內向的孩子一直將這句話埋在心底。那年的清明節,小孫淼第一次來到父親的墓前,獻上了一束潔白的菊花和『爸爸,我為你驕傲』的卡片。
如今的孩子情商都較高,對於一些家庭有突然變故的孩子來說,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幫助甚至可以改變他們對於人生的態度。此時家訪並與家長及時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哈爾濱市潔淨小學王建老師班裡有名女同學叫劉琳,平日裡總是沈默寡言,性格內向,很少與人交談,就像離群的孤雁。一天,王老師在她的日記中發現,她流露出喪失生活信心、內心感到悲傷和孤獨的情緒。王老師意識到必須及時對這個學生進行家訪。
當王老師來到劉琳家時,看到這間租來的10米小屋裡不僅住著劉琳和她媽媽,還住著劉琳的大姨、大姨夫和大姨家的姐姐。劉琳每天都趴在床上或灶臺上寫作業,不用說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就是最基本的住宿都成問題。劉琳的父母離異後,媽媽在一家飯店做雜工,早出晚歸,經常幾天都和孩子說不上一句話。這學期開學時,劉琳的媽媽為交學費的事兒,找劉琳的爸爸要錢,可是劉琳的爸爸幾次掛斷電話。就在這時,劉琳的姥爺又出了車禍,生命垂危,媽媽必須回老家探望。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琳的爸爸仍不肯把她帶回家。
王老師明白了劉琳從小缺乏父愛,感受到最多的是遺棄。不幸的命運和生活的苦難使這個小女孩常常悲傷。家訪後,王老師主動將劉琳帶回家照顧,讓劉琳的媽媽能回老家看父親。王老師還向學校反映了劉琳家的情況,學校不但免去了劉琳的學費,還給她買了學習用品。劉琳在老師同學的關愛下,笑容又回到了她臉上,英語單元測驗得了滿分。
家訪的重點不光要集中在弱勢家庭,對於生活富足、幸福的家庭,老師也應適時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
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天纔。為了實現這樣的夢想,家長們在為孩子們提供豐厚物質生活的同時,讓他們學習各種特長,對孩子進行超前培養。在家長這種『愛』的剝削下,孩子們失去了天真快樂的童年,變得郁郁寡歡。
繼紅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劉子池(化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她的父母對女兒的培養更超前、更嚴格。三歲彈鋼琴,四歲學英語,上了小學還寫大字、練唱歌。孩子確實在各方面都很出色。子池的母親每天放學來接孩子時都要和班主任劉老師單獨聊上半個小時,事無巨細,一一過問。可是有一段日子由奶奶來接了,而且子池的學習成績一路下滑,一問纔知,媽媽出差去了。看著孩子高興的樣子,劉老師感到她母親的家教出了問題。劉老師精心准備了《成功家教》、《關注成長》等家庭教育專著,等她母親一回來就『上門服務』。一心『望女成鳳』的母親終於明白過多過高的硬性要求和期望孩子學這學那,完全不顧及孩子的天性,必然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一旦失去約束,孩子平時被壓抑的情緒就會爆發,自然會貪玩、放松自己。劉老師說:『通過家訪,一方面增進家校聯系,另一方面把有關家庭教育的方法教給家長,讓家長知道孩子的成長、成纔不能急於求成,要順應身心發展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