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日電 走進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鎮新村,頓覺眼前一亮:一波波發展熱潮動力十足、一股股文明新風撲面勁吹、一幅幅和諧畫卷流光溢彩,新農村建設猶如一縷春風,讓新村人的幸福生活像花兒一樣綻放。
腰包『鼓溜』了
『全村固定資產1000萬元,存款200萬元,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500元。』當了8年村支書的周慶堂笑著說。
的確,村民致富像是在『較勁』,誰也不服誰,難怪好日子天天都『竄高兒』。新村特色品業萬畝以上,六屯農民李忠義種了60畝西瓜,輕松揣兜10多萬元。林地有1.7萬畝,戶均28畝,種出了生態效益攢了個『綠色銀行』,那『儲蓄』將是一筆巨額財富。
村裡有奶牛850頭,來年至少1500頭,『牛經濟』的興旺讓新村人也徹底『牛氣』了一把,大戶高連纔養20頭奶牛,年賺個10萬元,那是『小菜一碟』。
這不,農閑了,新村的『閑人』也眼光向外,紛紛奔赴牡丹江、大慶等地外出『淘金』。20歲的黃彥清有手電焊技藝,月工資掙到1700元。眼下,500多村民外出打工,幾個月就能賺150多萬元『外快』。
環境『陽光』了
『做飯煙熏火燎,蚊子蒼蠅亂飛,院子像個垃圾堆。』農婦姜昭書提起往日感慨萬千。如今輕扭開關,沼氣燃出藍色火苗,不用燒柴乾淨又便宜,農家院清新利落。告別了秸稈遍地、炊煙裊裊、污物橫流,新村500多戶人家『點燃』了沼氣化新生活。
漫步新村,土坯房早已不見蹤影,節能磚瓦民居錯落有致。告別了泥土路,屯屯鋪上了紅磚路。有線電視普及率100%,電話普及率95%,建起了農民休閑廣場。飲用自來水、學生學雜費、客車接學生,全免費。
村民安居樂業,村官當他們的『主心骨』。『陽光議事』給新村的新農村建設帶來了『陽光』,村乾部說:實行『陽光議事』,大伙兒一塊想辦法,一起乾事情,心齊力量大。
在寬敞明亮的村委會,村務公開板佔據了整個牆壁,上面有序地羅列著財務計劃公開、債權債務公開、一事一議公開,賬目甚至細微到了村委會的紙筆花銷。去年,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表決通過後,公開招標建設了畜牧綜合服務站和機械化榨奶站。
心氣『旺盛』了
冬日裡,村委會東側一幢『豪華』建築裡熱鬧非常。這就是投資150多萬元建設的『六室一所』農民服務中心,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集展覽室、廣播室、活動室、培訓室、洗浴室、計生服務室和衛生所於一體。
月月有活動,季季有安排,常年不斷線。依托良好的載體,新村相繼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評比』、『農民文化大院』及『美在農家』等特色活動。建立了秧歌、棋牌、籃球協會,會員就有200多人,各協會會員編歌載舞,自娛自樂。
村裡建立了『文化讀書日』、『鄰裡友好節』等活動日,創建了農民自己的『節日』,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俺們村一點兒也不比城裡差!』感受著張張笑臉,新村人正快樂、幸福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