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東北大型骨乾企業創新『裝備』叫響『中國制造』
2008-01-07 06:46: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梁冬 ?曉亮 於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1月6日電 在經歷了『鳳凰涅槃』般的痛苦洗禮之後,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裝備制造業如今正重現昔日輝煌。

  曾為共和國工業的誕生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東北三省,如今正把握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把增強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作為支橕『中國制造』的戰略選擇,緊跟世界先進制造技術潮流,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堅持自主創新,開發原創性技術和產品,提高了大型裝備制造設備的國產化水平。

  作為國家『一五』時期建設起來的老工業基地,東北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已有50多年的歷史積淀。多年來,發電設備制造、大型鑄鍛件生產、軌道交通裝備等行業已成為這一地區的標志性產業。

  2007年12月4日,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史上一個特殊的日子。由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成套機組(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國電泰州1號一次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這標志著我國已具備了生產大容量、高參數超超臨界成套火電機組的能力。

  上世紀五十年代投產的哈電集團曾經創造過驕人的歷史:我國第一臺2.5萬千瓦、5萬千瓦、10萬千瓦、20萬千瓦、60萬千瓦發電機和65萬千瓦核電汽輪機都誕生在這裡。今日,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為哈電人超越自我再次提供了廣闊舞臺。在1997年三峽左岸機組招標中,哈電還僅僅是個學生,他們只能作為分包者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挪威KEN公司一起承擔三峽左岸14臺機組中8臺的制造合同。然而,在2003年的三峽右岸機組招標時,哈電便用自主開發的轉輪發電機組與他們的洋老師同臺競爭,並以其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獲得4臺整機制造合同。

  哈電集團只是近年來東北大型骨乾企業整體崛起的一個縮影。

  我國重要的隧道掘進設備制造企業--北方重工沈重集團依靠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出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成套設備,制造水平得到發達國家的認可。目前,該公司已擁有了世界先進的全系列隧道掘進設備核心技術,實現了世界領先的隧道掘進設備設計制造技術與國內強大的制造能力和低成本制造資源的有機結合。同時,使我國在盾構機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國大型鍛件的主要供貨商--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自行設計制造的世界上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15000噸重型自由鍛造水壓機於2007年12月30日試車成功,成為我國1958年研制成功萬噸水壓機之後又一重大裝備成果,為中國企業自主生產大型鍛件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條件,極大提昇了我國電力、冶金、石化、船舶行業設備制造水平。

  在大型國家骨乾企業的帶動下,近年來,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重新恢復了發展的活力。自2003年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在國家優惠政策的激勵下,東北三省許多裝備制造生產企業從技術創新入手,重新明確產品的市場定位,大膽承接國際制造業高端產品、技術轉移,凸顯創造集群比較優勢。

  目前,東北三省已形成一批規模較大、實力雄厚、技術領先的骨乾企業,初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哈電集團成為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和成套設備出口基地;一重集團成為我國最大的鑄鍛鋼生產基地;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我國重要的隧道掘進機生產基地;長春軌道客車有限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軌道裝備和農業機械裝備生產基地……

  回顧企業的自主創新之路,哈電集團副總經理苗立傑深有感觸:『加強與國外合作,但卻不簡單照搬國外現成的技術產品,而是通過自主研發,提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唯有如此,中國企業纔能真正掌握自身的發展命運。』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