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大有可為
2008-01-25 16:42:2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陳宏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各位委員:?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後,民營企業響應熱烈。實踐證明,積極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大有可為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406戶會員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8.66億元,建設農業產業化項目72個;培訓農村勞動力1.5萬人,吸納3.4萬多農村勞動力就業;修建硬質通村公路和鎮村主要街路135.3公裡;建設農村商業網點249個,建設農村醫藥銷售網點85家,安裝增溫沼氣池400個,建設鄉鎮客運站、自來水廠和自備發電站;新建和改造農村貧困戶住房、農村小學校捨、村委會辦公樓、文化活動室等,不僅受到了當地農民的歡迎和好評,而且已經逐步探索並形成了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方式,不斷拓展參與建設的領域。

  ?一是村企合作,互惠雙贏。哈爾濱東金集團在蘭西縣康榮鄉榮崗村建設1.5萬畝鮮食玉米生產基地,為農戶提供種子和肥料,使700多農戶戶均增收7000元。今年,還繼續擴大規模,使更多的農戶增加收入。

  ?二是發展訂單農業,帶動農民致富。樺南縣鴻源米業公司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了種子生產、經營、農資供應、服務和水稻產、加、銷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鏈。以公司為龍頭,以農戶為龍身,以訂單稻農為基地,使3588戶農民增收2000餘萬元,脫貧率達85%。

  ?三是企業包村,定點幫建。[HTF]黑龍江佳地生物科技集團公司定點幫建綏化市北林區新華村,幫建一年後,直接和間接帶動2000餘人從事綠色農作物種植,使該村人均增收1430元。

  ?四是扶貧濟困,改善村容村貌。哈爾濱桃源實業公司投資8.3萬元,為慶安縣久旺村貧困戶捐建高標准的磚瓦化住房1棟;慶安同源集團在該縣久揚村,投資61.6萬元建設通村路和農戶護院鐵柵欄,使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五是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哈爾濱桃源實業公司吸納50名農民工進城務工,人均月收入1500元。

  ?六是捐助公益事業,踐行光彩精神。兩年來,全省工商聯會員企業為農村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共計?442.4?萬元。認真總結經驗,大力推動民營經濟參與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有戰略性的大問題,應該高度重視。

  ?二、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國家對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缺乏具體政策支持。[HTF]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些惠農政策,也落實得很好,但涉及到民營企業利益的政策,落實起來障礙較多,阻力也較大。如:農產品加工的增值稅大多高於一般產品加工的增值稅3%-4%。

  ?二是縣級財政財力緊張,有些配套資金不到位。一些地方無力支付國家要求匹配的自來水、沼氣和通村公路等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影響了幫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有相當多的農民期待民營企業為他們提供資金直接幫扶,而對於民營企業形成生產經營性的合作方式,積極性不高,有等、靠、要思想。[HTF]農村乾部普遍存在上大項目,快見效的急功近利心理,求大、求快,而民營企業的整體實力還不強,不能投入大量資金上大項目。

  ?四是民營企業與農民之間缺乏了解溝通的平臺,導致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形式單一。民營企業通過捐贈方式參與新農村建設,由於缺乏監督保障機制,擔心捐贈資金不能很好發揮作用。

  ?五是全省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發展不均衡。[HTF]目前,多數是有一定規模的涉農企業和縣域企業,還有很多大中城市的具備參建條件的民營企業沒有參與進來。

  ?三、繼續動員和支持更多的民營企業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兩點建議

  ?一是要充分發揮各級工商聯組織的作用。工商聯作為黨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作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十次黨代會關於新農村建設的精神,進一步深化對新農村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增強繼續做好組織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自覺自願、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把進一步動員全省民營企業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作為自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實現百會幫百村的工作目標。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農民開展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工自主擇業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到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中來,幫助農村建設農民書屋,支持農村公共文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農村道路建設、新村鎮建設和新農居建設;積極參與農村沼氣推廣、秸杆氣化、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生產,為農民提供清潔水源設備,幫助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衛生工程建設;積極參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引進優良品種,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各種產業組織形式,穩妥地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推動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乾、中小企業參與的企業集群示范基地建設,幫助具備條件的鄉村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運輸、旅游和服務等農村二、三產業,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促進農村特色、綠色主導產業發展格局形成。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發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積極參與農村社會公益事業、扶貧工程和慈善事業建設。開展捐資助貧、興教助學、扶助鰥寡孤獨老人、援助殘疾人和『五保戶』等慈善活動。

  ?二是努力創新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支持體系。[HTF]建議政府建立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信息庫及時發布新農村建設的相關信息,建立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審核、審批綠色通道。完善扶持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政府應在信貸、稅收等方面,對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民營企業給予切實有效的政策支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步伐,加大金融對民營企業和農民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盡快制定出臺有關民營企業捐贈新農村建設幫建金所得稅稅前全扣除的政策。加大全省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加大對縣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強縣級政府財力,保證新農村建設項目匹配資金按時足額落實到位,確保幫建工作順利開展。各級政府要對在新農村建設中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給予表彰和獎勵,並大張旗鼓地宣傳先進集體和個人的典型事跡,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健康發展。各級黨委統戰部門要把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作為培養選拔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重要載體,作為評選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重要條件。對做出成績的民營企業家予以合適的政治安排,以使更多的民營企業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來,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

  ?新農村建設,為民營企業家回報社會、造福家鄉提供了新的平臺;民營企業家的熱情參與,也為我省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活力。我們相信,有黨和政府的大力推動,有民營企業家的積極響應,有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我省新農村建設必將呈現多贏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