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1日電 在伊春市翠巒區有三家個體經營的供熱企業,去年10月這裡實行集中供熱,3家個體供熱站必須終止生產。個體供熱站業主說,城鎮集中供熱,實現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他們懂得這個道理。但是當地政府不預先告知,不與之簽訂供熱服務交接協議,就單方面終止他們的供熱服務經營權,他們難以接受。供熱站業主要求政府給予補償,然而在補償多少問題上雙方又產生分歧。區政府委托伊春市價格認證中心做的評估報告出來後,3個供熱站業主認為估價過低,而區政府認為估價過高。目前雙方正在等待新的評估報告。
沒打招呼切斷供熱管線
伊春市翠巒區順達供熱站業主石秀琴說,去年9月的一天,一個施工隊來到他們門前開工挖溝尋找順達供熱站的供熱主管道,將供熱主管道並入集中供熱公司經營。在這之前她沒有接到政府部門的告知。與順達供熱站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佳興和榮華樓個體供熱站。
石秀琴說,她獲知翠巒區將實現集中供熱的信息,是看了《林城晚報》一則消息。為確認此事在當年是否能夠實施,以便決定是否對鍋爐進行檢修,她和其他兩個供熱站業主立即找區政府主管領導詢問此事。該領導的答復是『沒有定下來』。關於檢修,他的答復是:願意修就修,費用問題以後再說。為了承擔1.5萬平方米內幾棟居民樓的供熱責任,她花費3萬餘元檢修了設備,然而當地政府卻在供暖期前終止了她的經營權。
補償多少成爭執焦點
伊春市翠巒區這三家供熱站的產權,是幾年前分別從當地政府那裡買來的。石秀琴經營的順達供熱站原由國有公司經營,由於經營不善,煤和供熱設備丟失、損耗嚴重,開支過大;供熱溫度不達標,住冷屋子的群眾屢屢上訪。當地政府不堪其擾,以低廉價格將供熱站的廠房、鍋爐等設備出售給石秀琴。石秀琴接手後,供熱物資、設備得到很好維護,用戶滿意度大幅提高。為了合法、規范經營,除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外,石秀琴還先後申辦了稅務登記證、供熱企業資質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收費許可證、組織機構代碼證。
三個供熱站業主說,依據《行政許可法》第八條規定,『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他們向翠巒區政府要求補償。
去年10月底,區政府委托伊春市價格認證中心對三家供熱站的鍋爐和穩壓罐等主要供熱設備進行價值認證評估。廠房和其他供熱輔助設備被排除在評估范圍外。去年12月份,雙方收到評估報告。對於評估結果,委托方區政府和供熱站業主均不認可。
『失業』業主的權益如何維護
記者翻看《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其第四條『供熱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發展集中供熱,限制並限期取消分散鍋爐供熱』,遺憾的是,該條例並沒有關於在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過程中,如何保護民營企業或個人投資、經營的供熱單位合法權益的規定。
讓業主們想不通的是,政府實行集中供熱時應該做到提前告知,並簽訂交接協議,『連個招呼也懶得打』就切斷供熱站的供熱管網,讓他們接受不了。在補償方面,他們要求平等協商。一名法律界人士指出,政府行政權力如沒有約束,很容易表現為『行政專橫』。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省城鎮供熱協會。該協會一名工作人員說,把分散鍋爐並入集中供熱,這事很正常。她說,一般來講,當地政府應與被兼並的供熱小企業『協商解決』兼並事宜。在兼並程序方面沒有法律規定,完全是當地的政府行為。記者問,作為行業組織的供熱協會能為供熱企業提供什麼幫助?能為化解政府與企業雙方矛盾做些什麼?這位工作人員說,就這件事,協會不了解具體情況。他們很體諒當地政府,說『當地政府對翠巒區三家供熱小企業那樣做,肯定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