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電 春節假期過後,各大勞動力市場的人氣又漸漸旺起來。昨天,記者從哈市人力資源市場了解到,春節過後,絕大部分企業明顯提高了薪酬水平,餐飲行業甚至將底薪提高了30%。工資雖然提高了,但多數企業依然難找理想員工。
底薪提高三成仍有用人缺口
春節假期過後,雖然不少農民工已返城務工,但在哈市各大勞動力市場裡,返城找工作的民工大潮還未真正來到,各企業用人仍存在缺口,特別是餐飲業和制造業。
市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介紹指導科科長姜有志告訴記者,與去年同期相比,絕大部分企業都把底薪提高了100元-200元,幅度約為10%。餐飲業由於過去底薪較低,提昇的幅度最大。『去年同期,中低檔飯店的底薪為600元-800元/月,今年則漲到了800元-1000元/月,但仍有不少企業招不到人。一些高檔飯店甚至開出1500-2000元/月的高薪,雖然吸引了大批應聘者,但是能滿足企業要求的卻很少。』
據姜有志分析,造成企業招工難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大批18歲至35歲的勞動力湧向南方,使得哈爾濱市勞動力出現年齡斷層;哈市市區最低工資標准已提高到650元/月,加上去年物價普遍上漲,城市生活開銷提高,外來勞動力對工資和待遇的要求也相應上昇了;部分行業如制造業對求職者的經驗、技術要求較高。
中小飯店用工很少簽勞動合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國家實施了新《勞動合同法》,但哈爾濱市部分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簽勞動合同的狀況卻並不理想。
在撫順街勞動力市場求職的阿城農民李紅艷告訴記者,兩年來她先後在哈市的6家飯店當過服務員,從來沒簽勞動合同,誰家工資給得高就去誰家。一些用人單位稱,一旦簽勞動合同就不能隨意解聘打工者,所以不如不簽。
姜有志說,這種現象多集中在餐飲業,由於用人單位重視程度不夠、外來務工人員維權意識淡薄以及人員流動性大等因素,導致用工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很少簽勞動合同。而制造業多為上規模的企業,在這方面執行得非常好,勞動合同簽訂率能達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