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金長城:沙家街古城疑為烏古迪烈統軍司所在
2008-03-18 09:04:41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蘆偉坤 張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8日訊 『踏查金代長城,就不能不去看看沙家街古城,有專家懷疑它是烏古迪烈統軍司所在,那也就是修建金長城的前沿指揮部了。』齊齊哈爾市社科院孫文政副研究員這樣說。9日,我們驅車趕往位於龍江縣龍興鎮的沙家街古城遺址。

  古城原是軍事重鎮

  穿過幾個村屯,沙家街古城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這是一座龐大的城池,雖然荒蕪得只剩下了四邊的殘城,但依舊有著宏偉的氣勢。齊齊哈爾市文物管理站的辛健副站長說,沙家街古城位於雅魯河、濟沁河流域,東側距離雅魯河主河道約有2公裡,南側距離濟沁河約有1公裡,北側距離榮勝小城子古城約有13公裡,整座城距離東北路長城邊堡最近距離約有12公裡。沙家街古城大體是正南正北朝向,俯矙基本上是個長方形,周長有1451米。這座古城南、北兩牆微有弧度,北牆外有護城壕,瓮城開在南牆中間略東,四面有馬面共12個,其中南北各4個,東西各2個,城四角則設有角樓,馬面間隔在70米左右。由於城內無居民住宅,這個古城遺址保存狀況較好,但是由於城內為耕地,城東、城南又有居民住宅,東牆南段有50米左右取土嚴重,馬面被毀近半。『東北段距離角樓約20米處還有窖穴,南牆東段140米內也有8個窖穴和取土坑,由東向西第二馬面被毀過半,城內因耕種多處牆基被毀,有近千米的耕地上了城牆。』

  專家們介紹,完顏阿骨打在建立金朝不久就設置了東北招討司,烏古迪烈統軍司就是管理著這個東北招討司的機構。完顏阿骨打一改往日對蒙古人的容忍態度,派婆盧火都統帶領十萬人修建金代長城,想要把蒙古人擋在長城以外,烏古迪烈統軍司也就成了修長城的前沿指揮部。我國著名考古與歷史學家孫秀仁,在其所著的《室韋史研究》一書中,對沙家街古城的重要性做了這樣的論述:此城位於交通要隘,附近麒麟河至濟沁河間南段有牆壕又與其他各段不同,由一道主牆、兩道壕溝、兩道副牆構成。在此以北的雅爾根楚河城堡,曾發現58把鐵斧、8副鐵鏵,形制均屬金代。故此城疑即烏古迪烈統軍司所在。

  詳解古城布局和功能

  孫文政在一處破損的大馬面處,發現了厚度在17厘米左右的夯土層,進而在一些城牆部位也找到了夯土,並發現了混雜在夯土中的磚塊。辛健則帶著我們往另一側走去,他指著一個殘存高度仍有四五米的馬面說,這是一座大型城池,馬面也比其他地方的高不少,從其高度看,當時馬面上應該還有一些建築物。『其實馬面有可能還是中空的,內部會有守軍駐防,大體就像一個小土樓。』古城內的地面起伏不平,辛健指著高處說,當時這座城裡有不少建築物,其中包括了官衙、兵站、醫院、糧囤等,甚至還劃分了十字街區。一側城牆地勢顯得特別高,原來是糧囤所在的位置,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匯流的雨水對糧囤的衝涮。『你看到主城牆外側的那道土牆了嗎?那是一道防火牆,敵人有可能會自外往內射火箭燒糧,這個防火牆則將火箭阻於有效射程之外。』

  『上次我在這裡的主牆上,還找到了一枚石核。』辛健說,石核就是人類在石器時代打造工具時,一端已經進行雕刻的石心,這枚石核出現在這裡,說明古城所在區域幾千年以前就有人類生活,金時建築這個古城過程中,埋於地下的石核纔被挖了出來。由此他也斷定,如果把邊堡比做連指揮所,沙家街就是一個區域的總部和後方,傷員處置、後勤供給、人員調配、軍事籌劃等,都可能在此進行,這裡還是軍政合一的管理機構,地方上的行政管理也都由這裡完成。

  家家都有成串的銅錢

  古城內的農田裡聚集著十幾個孩子,看到我們在田壟間撿拾古代容器的碎片,湊了過來,他們說這城子裡的地下都是這些東西,多的數不清。『由於多年耕種,地下已經沒有有價值的大塊金代陶瓦。』辛健看了一下我們撿到的碎片,說這些都是陶制容器的邊兒口。一個胡姓的孩子告訴我們,有一次他在城裡自家的地裡撿到了一串銅錢。他把我們領到了距離古城30米處的一個坡下,從家中拉出了自己73歲的爺爺胡國恩。胡國恩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沙家街村人,小時候老人們都叫沙家街古城為『小古城子』。他拿出了孫子撿到的那串銅錢,說這種東西這裡家家都有,可以送給我們。這串銅錢共有10枚,大多數都已經磨禿看不出字跡,辛健確認了一下纔說,這些錢都是唐宋年間的錢幣。有錢幣出現說明當年這裡就有交易行為,錢幣為唐宋銅錢,則說明北方也通用中原地區的貨幣。

  在我們准備離去時,沙家街村的另一名孩子也拉住了我們,他說他家也有不少銅錢,想請我們去看看。由於要趕往龍江段金長城遺址,我們不能再停留。辛健還是熱情地說:『孩子,這些銅錢都是寶貴的文物,你就好好地保存吧,以後再有人來,可以拿出來證明古城的歷史。』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