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一場車禍導致家庭破碎 翁婿間竟對簿公堂
2008-04-13 08:20:2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劉健 金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3日訊 2008年3月10日,方正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原告:邵貴發,楊秀梅夫婦,被告,石景波的代理人,朱忠海。這幾人之間除了原被告的關系外,曾經還有著一份親屬關系,但如今雙方卻幾近陌路,造成這種局面的是一個因車禍意外去世的人邵麗萍,她是原告邵貴發夫婦的女兒,同時也是被告石景波、朱麗紅夫妻倆的弟弟朱忠海的妻子。是什麼原因讓關系這麼近的一家人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一場事故導致家庭破碎

  這起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叫邵麗萍。據邵的父親講,十年前孩子從護校畢業後分到腰嶺農場,雖說邵麗萍只是一名護士,但這依然是一份讓人們羡慕的工作,轉眼間邵麗萍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邵貴發夫婦開始為女兒尋覓如意郎君,可事情卻偏偏不盡如人意。原來女兒自己認識了比自己年齡還小的朱忠海,而且還沒有正式工作。對於這段感情,邵麗萍的父母當然提出了反對意見,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他們只有選擇接受。

  雖然父母反對,但邵麗萍依然與朱交往,並懷上了他的孩子。2001年4月,邵麗萍與朱忠海辦了喜事,7月末,兩個人的女兒誕生了,與老人間的隔閡也隨著這個小生命的到來逐漸地化解了,平靜的家庭增添了許多樂趣。

  朱忠海一直為姐姐朱麗紅和姐夫石景波打工,2005年姐夫又買了幾輛往返於方正縣及賓縣的大客車,於是朱忠海當起了跑線的司機,可這就需要他住在賓縣,考慮到兩地分居的不便,在姐姐朱麗紅的勸說下,邵麗萍也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來到了丈夫的身邊。於是朱忠海、邵麗萍夫妻開始為朱忠海的姐姐打工,朱忠海當司機,邵麗萍做乘務員,天天往返於方正與賓縣之間,而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邵貴發夫妻倆的肩上,不過這樣的生活只持續了短短兩年的時間。不幸發生在2007年11月25日上午10時,邵麗萍在高速公路遭遇車禍,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很快方正縣交警隊做出了事故認定,肇事大客車負事故主要責任,朱忠海在高速公路停車下客違反規定,負事故次要責任。

  賠償爭端讓親人成為陌路

  朱忠海曾向岳父保證過,所有的賠償金都要給岳父。人死不能復生,為了盡快讓邵麗萍入土為安,賠償的事自然而然就放到了一邊,可讓邵貴發夫妻倆意想不到的是,喪事剛辦完,說好的事都變了。

  處理完後事以後,邵的父母一直在等待女婿把賠償款拿過來,可是一直沒有消息。後來纔知道他們早就簽訂了和解協議。協議約定,肇事大客車承擔70%責任,賠償15.6萬餘元,朱忠海及僱主石景波賠償6.7萬餘元。喪葬費8000餘元。後來邵貴發夫妻倆再次來到方正縣找到朱忠海及其姐夫,也就是僱主石景波,希望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車主石景波告訴他們本來賠償是沒有他們的份,但看在邵貴發是朱岳父的份上給3.5萬元。邵貴發又追問女婿,朱告訴他們要給老人10萬元賠償金。有了女婿朱忠海的承諾,夫妻倆放心了,回到靠山林場後再一次開始了等待,可到了說好的時間,朱忠海並沒有按照承諾送來賠償金,夫妻倆疑惑了,於是只好又一次來到方正,可這一次卻讓他們徹底的寒了心。女婿朱忠海來了個避而不見,僱主石景波的態度又非常蠻橫,夫妻倆看到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只好選擇了訴訟。

  究竟誰是繼承的主體

  在方正縣人民法院,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法庭辯論。爭論焦點之一就是原告邵麗萍父母是否是適得主體。朱認為邵父母有經濟能力,而且也不是和他們夫妻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不應該以家庭成員的身份來獲得賠償。但邵貴發夫婦的律師認為他們是死者的近親屬,按照賠償權利人的規定是有這個權利的。

  雙方爭論的另一個焦點就是朱忠海是否有權簽訂和解協議。朱忠海的代理人主張朱有這個權利,因為他是死者丈夫根本不用授權或委托而且合同簽訂真實有效。而邵貴發的代理人則認為,賠償權利人是死者的父母、丈夫和女兒共4人,應共同去談和解。如果沒有授權、沒有追認就是無效的。

  和解不成等待判決

  既然23萬餘元的賠償款已經到了朱忠海的手裡,那麼這筆錢究竟該如何分配呢?一位法律界人士在分析此案時說,按照民法的相關規定,這23萬元的賠償金,其中孩子撫養金5萬元,剩餘18萬元分四份,死者的丈夫朱忠海、孩子和死者的父母邵貴發夫婦。

  在庭審中,主審法官對雙方進行了調解。邵貴發夫婦堅持要求至少10萬元的賠償金,而朱忠海表示只能支付5萬元。既然雙方無法達成和解,就只能等待法院的判決了。

  案件走到今天,想必原被告雙方的感情已經無法修復,但畢竟還有一個人作為紐帶在連接著雙方,那就是邵麗萍與朱忠海的女兒,而這個只有8歲並且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孩子,在案件中也起著關鍵的作用。案件的當事人雙方都表示用這些賠償金來給孩子治病,其餘的錢也要都花在孩子身上。

  原本至親的一家人,如今卻對簿公堂,如果邵麗萍真的泉下有知的話,相信她決不願看到這種場面的出現,其實雙方未嘗不可各做讓步,共同尋找一個解決的辦法,因為錢無論歸誰,孩子的將來畢竟是雙方共同的希望。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