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軍中驕子"——記沈陽軍區某部高炮團士官向南林
2008-04-21 10:42: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1日訊 向南林,四川省旺蒼縣人,1981年出生,沈陽軍區某部高炮團修理連班長、二級士官。他出生和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在黨的先進性教育培養和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以現代軍人的強烈使命感和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執著學習踐行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忠實履行軍人使命職責,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入伍9年,被集團軍2次授予優秀士兵標兵和學習成纔標兵,被軍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裝備技術士官優秀人纔標兵和優秀新裝備操作手,榮獲首屆全軍士官優秀人纔二等獎。2007年被軍區樹為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標兵個人。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被稱為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2007年,被保送到石家莊機械化步兵指揮學院學習。200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4月11日,沈陽軍區某部高炮團禮堂。

  舞臺上的向南林一邊引吭高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太陽把光熱灑給萬裡山河。我持槍向太陽致以軍禮,請它也帶上我的愛我的歌。一邊筆走龍蛇,『創新』、『精武』,幾個遒勁大字躍然紙上。

  情真意切,志向高遠,臺下的戰友們掌聲一片。

  魂塑強人

  向南林的家鄉是革命老區,這片英雄的土地給他留下了許多紅色的記憶。爺爺是老黨員,從向南林懂事起,就經常給他講共產黨帶領群眾翻身得解放的故事,向南林聽得聚精會神,聽得有滋有味。親人的言傳身教,老區的質朴情感,特別是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的日子,為向南林埋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走出蜀道的向南林把『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深深紮在心底。

  深夜,三江平原漆黑如墨。佳木斯的一座軍營裡,某師高炮團修理連連長任振東查鋪查哨來到修理班,發現了一個空鋪,一摸,空被窩裡沒有溫度。連長找到三樓的一間小倉庫,見向南林一手拿電筒,一手捧《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次日中午,向南林來到連部,連長手一揮:『咱連一樓陰面有個空屋,你就到那去學吧!』從此,『學習小屋』誕生了。

  向南林手裡有一摞一尺多高的剪報本和感言集,這是他多年來學習理論的資料積累,更是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不管走到哪裡,向南林都帶在身邊。團政委孫殿文翻看著向南林的剪報本,見每個剪報本上多是報刊的理論文章和言論,不少觀點用紅筆劃了醒目的波浪線,有的旁邊還寫有密密的注記。孫殿文問:『能學進去嗎?』向南林回答:『學進去了就有興趣;工作需要就有動力。』

  向南林愛讀名人傳記,愛讀史,其中尤以近現代史為甚。民族的懮患,先輩的奮斗,黨和軍隊的發展壯大,為他打下最初的思想根基。入伍後,向南林迷上了學理論。新兵下連後第一任指導員、『全軍十大學習成纔標兵』周艷忠,成為他追隨的榜樣和老師。周艷忠給他的『創新理論無止境,學習無止境』的教誨,他銘記於心。

  向南林在如飢似渴的理論學習中咀嚼、消化、吸收豐富的政治營養。入伍9年,他閱讀了40多本理論書籍,記下30多萬字讀書筆記和學習感言,他組織了全團第一個理論學習小組,用通俗的群眾語言整理出的《基層官兵理論學習觀點輔導教材》、《科學發展觀基層讀本》等小冊子,總結的《理論觀點隨機學雙十條》被師裡推廣。

  『黨的創新理論是旗幟,是明燈,是我成長進步的不竭動力。只有孜孜不倦地學習,堅定信仰,豐富頭腦,開拓視野,纔能聽黨話、跟黨走』、『建功軍營與個人發展並不矛盾,個人發展的「小算盤」要放在連隊建設的「大棋盤」上』……這些都是向南林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後的深刻感悟。

  一些連隊紛紛請向南林去講課,之後是在全營講,給全團上大課……向南林反復琢磨:怎樣使創新理論真正成為大眾學問,一學就能懂,一懂就能用,書本上學的,心裡想的,手中乾的,怎麼纔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呢?

  『學習小屋』的燈光熄得更晚了:一篇篇體會文章,學習感悟從他筆下流淌著,排著隊走進他創辦的《理論之窗》小報;一個個理論觀點成為他書法作品的主題;一章章適合連隊官兵學習理解的通俗解讀,匯集成了《科學發展觀基層讀本》小冊子,官兵受益,團裡贊賞,師裡推廣,連來部隊視察的軍委首長也給予肯定……

  向南林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他走到哪裡,就把創新理論傳播到哪裡。2004年以來,他給全團官兵、駐地學校、共建單位作報告40餘場。向南林成為駐地佳木斯遠近聞名的理論『小名人』。他先後為駐地學校、企事業單位上理論輔導課20多場。

  戰士郭泗棟說,以前放假時上街,回營地時大包小裹,買的全是吃的穿的。聽了向南林的課,很受觸動,後來上街時多是買書。以前上網總是玩游戲,後來上網就是學習。

  向南林說:『軍人要聽黨的話。黨的創新理論,就是黨的話』。向南林的『學習小屋』高懸一塊他書寫的條幅:『對真理的最大尊重是運用,對真理的最大信仰是踐行。』他把這句話掛在牆上,烙在心裡。

  9年6個崗,崗崗叫得響

  向南林在日記中寫道:『選擇了軍營,就是選擇了戰場,就要為戰爭而准備。當兵就要武藝精,年輕就要有作為』。向南林一直是『尖子』。

  當新兵,他以優秀成績獲營嘉獎;當戰士,他在全營新兵中第一個成為『全能炮手』;當文書兼軍械員,取得全旅軍械員比武第二名的佳績;考入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當學員,他以卓異的學業成為優秀學員;當指揮儀修理技師,在集團軍比武中取得指揮儀修理第一名;改任簡易情報指揮兼雷達修理技師,為新裝備列裝當年形成戰斗力做出突出貢獻,還帶隊參加軍區雷達站比武獲4個單項和團體第一名。

  向南林曾自信地喊出:我的崗位請放心、我的戰位無差錯。向南林能操作、保養、維修團隊五分之四的裝備,能神奇般地使50餘臺趴窩的大型裝備『起死回生』;向南林撰寫的6篇學術論文在專業刊物上發表;7次接過軍區、集團軍、師、團領導頒發的專業技術比武冠軍獎章、獎杯或證書;取得了6次換崗、崗崗技術精湛的驕人業績。戰友們稱他『9年6個崗,崗崗叫得響』。

  2004年9月,集團軍舉行專業大比武,高手雲集。年紀最輕、資歷最短的向南林成為大比武中『一匹最黑的黑馬』,一舉擊敗比他早當兵8年、甚至10年的老兵,輕松奪魁。從那以後,在軍區、集團軍和師團組織的專業技術比武中,他連續6次以絕對優勢取得了第一。2005年7月,剛剛由指揮儀技師改為情報指揮技師的他,帶領全班戰士參加軍區雷達站專業比武,獲得4個單項第一和團體總分第一名。

  向南林常對班裡的戰士說:『搞訓練就跟賽跑一樣,要想取勝,就得有「絕招」。我的「絕招」就是搶跑!』正是這種『搶跑』的勁頭,使他處處領先他人一步。

  指揮儀訓練,幾尺高的電路圖往訓練場上一擺,向南林覺得教練員教得費力,戰士學得吃力,訓練質量和效果也不理想。他想搞個多媒體教學軟件,往微機室一『貓』,用了3個多月, 經過反復研究,《指揮儀修理》系列教學軟件開發出來了,三維動畫模擬裝備工作原理、拆裝和維修步驟的一幅幅掛圖和插圖,圖文並茂,授起課來既形象直觀,又減少器材損耗。運用到訓練場上,果然奏效,以前十天半月難以講清楚的一些課程,變得簡便易學。消息傳出,一片驚嘆聲。

  向南林聽說指揮儀要淘汰,新雷達要列編,就給當年就學的士官學校教官打電話求教,利用送修裝備的時機到廠家找資料。新裝備一來他接下『英雄帖』,成了團裡的攻關帶頭人,保證了當年列裝,當年形成戰斗力。向南林也由指揮儀『小專家』變成了雷達『小博士』。而與他一起從士官學校畢業的一些同學,因指揮儀撤消編制,不得不離開軍營。

  服從不盲從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向南林說,有人負責我服從,沒人負責我負責!服從卻不盲從,向南林有自己的原則。

  『牙刷毛衝外,毛巾疊成塊兒』是部隊的習慣做法。向南林從士官學校畢業後到連隊時間不久,連長任振東到修理班檢查內務,碰到向南林跟班長比比劃劃,建議把毛巾全掛在床的橫梁上。任連長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小『紅牌』,個不高,膽不小,剛來幾天就想改規矩,把向南林一頓擼。向南林找來兩塊毛巾,一塊是舒展開的,一塊是『豆腐塊』,前者清香,後者一股餿味,任連長還是沒松口。幾天後,向南林給任連長送來一篇文章,介紹把毛巾疊成『豆腐塊』對戰士健康的危害,是向南林找資料、問醫生後寫成的。任連長讀後終於知道了有的戰士患皮膚病的『原凶』,也理解了向南林的良苦用心。當晚,和指導員商量,決定廢除『毛巾疊成豆腐塊』的做法。後來,全團都取消了『豆腐塊』。借著向南林的『慧眼』,連裡清理了上級檢查時不准曬被子,暖氣片上不准烤鞋墊等土政策。

  有一回,戰友們都以為向南林捅了婁子,為向南林捏了一把汗。2006年一個周末,團裡籃球賽決賽。對陣雙方是團長王志恆率領的機關隊和五連。向南林是國家二級籃球裁判,這場『重量級』對決的主裁自然非他莫屬。可『不知好歹』的向南林,居然在比賽還有5分鍾就要結束時,把累計犯規5次的團長王志恆罰下了場。少了王團長這個絕對主力,原本一路領先,形勢一片大好的機關隊最終以2分之差惜敗。賽後,王團長到了向南林跟前,大家以為團長要『訓上幾句』,沒想到團長重重地拍了一把向南林的肩膀:『小向,吹得好,裁判就得這麼當!』從那以後,王團長每次打籃球,都點名請向南林主裁。

  部隊開展作戰能力調研,團長點名讓向南林參加司令部會議。向南林講問題不遮不掩,十多個問題一古腦兒端到桌面上。團長做總結:『我們都要學一學向南林,敢說話、說實話,平時項項抓得實,戰斗力纔能不摻假。』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