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改革開放三十年:俺兒子娶了一個俏媳婦
2008-04-25 10:50:2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樹泉 劉大泳 王筱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5日訊 中國改革開放的芬芳氣息,是從泥土裡散發出來的。

  翻開中國的改革開放史,作為最初嘗試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啟動農村改革,農民成了無可爭辯的先行者。

  在雙城的一個小小的村落,我們推開了四家農戶的門扉,聽他們口述一段有意義的歷史,這是真實的中國人的故事和感慨。

  我們目睹轉型之中的中國之變,同時感受到三十年改革開放帶來的貼身溫暖。

  家庭人物介紹

  丈夫:伊吉庫

  住址:雙城市樂群滿族鄉光華村

  兒子今天娶媳婦

  俺叫伊吉庫,是雙城樂群滿族鄉光華村的一個普通農民。我今年46歲了,家裡有五口人,老伴叫王國芝,我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姑娘。大姑娘伊亞晶今年25歲了,在哈爾濱市的一家房地產公司打工。下面是兩個兒子,今天(4月11日)娶媳婦的是大兒子伊國章,23歲。媳婦娘家在附近的劉順屯,是兒子的朋友給撮合成的。兒媳婦這孩子性格好,對我們兩口子也好,到俺家來了啥活都搶著乾,那是啥說的沒有。這不,今天俺家整了18臺『轎子』和2臺『大客』去接親,娘家還有4臺『轎子』,這排場不比你們城裡差吧?村裡的水泥路被俺家娶親車隊塞得滿滿的,跟你說從來沒見過堵車的屯子都給整堵車了。要說現在的孩子,真是太享福了,你看這三星牌臺式電腦是液晶顯示器,還有日本東芝牌的32寸液晶電視機,都不照你們城裡的差吧。再看這家具、生活用品,真是要啥有啥。現在日子寬裕了,俺和他娘拿出7萬塊錢給兒子操辦這個婚禮,一點都不心疼,只要孩子們過得好,俺們兩口子就比什麼都稱心。

  伊國章和新娘子在新房合影。記者劉大泳攝

  俺們結婚那陣子

  想起俺們結婚那陣子,家窮住的是土房,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更談不上什麼家用電器了,娶親的時候趕著馬車就把媳婦給接回來了。現在行了,俺家條件好了,可不能再虧著孩子,結婚娶媳婦是大事,必須像點樣兒纔行。

  不光是我們富了,屯子裡的鄉裡鄉親,家家都過上了好日子。俺們結婚那陣子,人家隨禮都隨啥呀,這家送個洗臉盆,那家給個暖水瓶、鏡子什麼的,要是有人家隨了兩、三塊錢,那就是大禮了。你說現在隨禮,五十塊錢都拿不出手,一般的是一、二百塊,近便一點的就隨五百、一千的。

  俺家這兩代人的婚禮,聽起來,好像隔的時間挺長的,其實也就是這二十幾年,一轉眼就過來了。這二十幾年的變化,可真是太大了。

  都是沾了政策的光

  就說俺現在住的房子吧,90多平方米,磚瓦結構的。你沒發現和別人家不同嗎?人家普通農家院裡種園子,俺家前院裡擱的是乾工程用的水泥攪拌機。這些,都說來話長。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就掙那麼一點錢,加上那時孩子剛出生,家裡負擔重,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1982年包產到戶俺家分到了25畝地,以種苞米為主,一年下來能剩下萬把塊錢,日子一下變樣了。可是俺家裡勞力少,種這25畝地還得僱人乾。1992年俺和媳婦把地包給了別人,一起在鄉『勞動力轉移中介服務公司』的介紹下開始外出打工,當時主要是在雙城周邊修路。摸爬滾打了幾年,俺兩口子慢慢地從打工者變成了『包工頭』,這幾年都帶著百十號人在雙城周邊承包土建工程,兩個兒子大了,也跟著俺兩口子一起乾。這兩年算一算,俺家每年都能賺個十萬八萬的。你說,俺這個普通農民的每一步,不都是因為政策好?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在變,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給你舉一個小例子吧,俺家沒裝電話,為啥?因為俺家人人都有手機,呵呵。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