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成了哈爾濱『姑爺』
2008-04-25 10:55: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采鳳 唐小清 趙宇清 韓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5日訊 一個成功創造出快速發展奇跡的國度,正受到來自世界目光的注視。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黑龍江生活、工作和旅游的外國人越來越多。

  這裡是四個友好的外國人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認識。在他們眼中、口中和心中,中國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

  外國友人介紹

  金熙千男,38歲,來自韓國南部最大的城市光州市。2005年第一次來中國,2006年與哈爾濱姑娘李永紅結婚,定居哈爾濱。現在哈師大學習漢語。

  中國的變化真是一年一個樣,如果今天回韓國了,似乎明天再回來,這裡的城市就變了樣: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街道也越來越寬,老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自200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這幾年走了很多地方,這樣的感覺也越來越明顯。

  我是2005年10月份第一次來到中國,我旅游到了張家界,感覺特別震撼,覺得中國實在是太美了,自然風光、人文風物都讓我好奇。那時我就決定找個中國姑娘做媳婦。

  機會很快就來了。當時我回國後,馬上報名參加了一個漢語學習班。在我們那裡,幾乎每條主要繁華的街道上,都能找到漢語言學校。韓國興起『中國熱』,幾乎每個人都想到中國來,不僅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更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在很多韓國青年的印象中,似乎到中國來旅游或做生意,都能找到機會,都會很有發展前途。來到中國後纔知道你們這裡『哈韓』,在我們韓國那是『哈中』了。

  在我學習語言的時候,遇到了我現在的太太。她是中國的朝鮮族,跟我們很有『共同語言』。她當時也是到我們那裡學習的,她原來曾是一名法官,後來到北京學習深造,利用學習的機會來到韓國,業餘時間就給我們教漢語。那時我漢語水平還很差,我讓她幫我給一個我認識的中國導游姑娘發郵件,她很是熱心地幫助我,我慢慢喜歡上了自己的『老師』。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老師』回國了,我就不斷地找各種理由到中國找她。她很熱心的幫助我,我們幾乎游遍了中國,從長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從北京到上海,從天津到蘇州……反正那一年我們走了好些地方,我也『工夫不負有心人』,找到了我的愛人。

  我們是2006年結的婚。她繼續做法官,我呢,一邊學習漢語,一邊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意項目。我們倆全國各地到處走,邊走邊看,覺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使很多人找到了創業門路,讓越來越多的人富裕起來,而且只要肯努力,青年人的發展機會非常多。我原來在韓國是在珠寶公司工作,到哈爾濱後看到這裡的女孩都很漂亮也愛美麗,就特別想開一家醫療美容院,可惜各方面的手續問題,到現在也沒結果,所以我很是感慨,哈爾濱哪兒都挺好,就是掙錢不容易!不過,我還是很想生活在這裡,不僅因為自己的『媳婦』是哈爾濱人,還因為這裡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比如我愛好攝影,經常去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等拍照,然後發到博客上,給韓國國內的朋友們看,他們都很羡慕我,覺得哈爾濱的異國風情特別美。而且這幾年哈爾濱的變化也非常大,廣場多了,橋也多了,商業也非常繁華,我已經很適應這裡的生活了。

  哈爾濱很吸引我們韓國人的另一個原因是,這裡的普通話是全國講的最好的地方。據說現在在中國的韓國人不下百萬,他們大都是來做生意和學習漢語的,其中做生意的都在南方和沿海地區,而學習語言的都集中在北方,尤其在哈爾濱的多。比如我在哈工大留學生中心學習,一個班三四百人,韓國學生就佔80%~90%。在現在在哈師大學習的這個班,幾百人都是韓國人。去年我去黑大參加HSK考試(漢語水平測試),一下去了上千韓國人!你說,在中國的韓國人有多少?!

  在我們韓國,女人結婚了一般就『呆』在家裡伺候公婆,不再去上班了。而中國不是這樣,我這個『媳婦』不僅上班,還是個法官,這可讓我們一家人驕傲呢!法官在韓國可是特別受尊敬的職業,因為我的『媳婦』是個法官,每次回家,我們全家人都把我們當作客人一樣盛情接待,說明我這個媳婦找對了!而且,我現在除了學習語言,也沒乾什麼,就每天放學回來給她做飯,就像她的『保姆』,這在韓國可是絕對不行的,我也只好『入鄉隨俗』吧。

  現在我幾乎每年都回韓國幾次,特別方便,在哈爾濱國際機場上飛機,兩個多小時飛機就到韓國的家了,據說以前可沒這麼快,要先趕到北京,再坐飛機到韓國,很『折騰』。現在我們家鄉的親戚朋友來我這裡的也不少,都願意來我們這裡看看,我們就領著他們到處看看,他們都覺得,中國不是想象的那樣落後,而是和我們那裡一樣,發展建設很快,而且越來越好了。

  金熙千(右)和太太李永紅在清華大學校園合影。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