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6日訊 為了保障市民的早餐安全,5月1日,全國范圍內首個早餐標准《早餐經營規范》正式實施。《規范》實施後,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對早餐工程進行了推廣和規范,達不到標准的馬路餐攤也將面臨淘汰。
據了解,由中國烹飪協會起草的行業標准《早餐經營規范》是全國范圍內的首個早餐標准。對早餐食品的生產、銷售管理,對早餐店、早餐亭、早餐車、早餐經營供應單位、食品供應商均提出了具體要求和規范。《規范》要求早餐店應提供調味品,制作煎炸食品應該避免高溫或者長時間加熱。對於早餐企業的經營時間、收費標准規定、具體經營信息要明示,從業人員至少每年體檢一次,網點設置在符合城市網點規劃的基礎上,要廣泛布局。規范條款中,還對早餐經營單位的資質准入、制度管理、加強自律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提出了標准。據哈爾濱市烹飪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規范》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早餐亭、早餐車必須隸屬於早餐經營供應單位,而供應單位又必須是連鎖企業,有統一加工、配送中心;統一的品牌、形象、產品和服務;服務人員還要統一工裝、工帽、佩戴工卡等;配送食品要留樣,這也意味著,不屬於早餐經營供應單位或沒達到標准的早餐點可能會逐步取締。
據業內人士分析,《規范》是行業標准,不具有強制性。依照目前哈爾濱市居民區內和人員流動密集地區的馬路餐攤來看,掛靠連鎖企業成本不但要提高,經營也將面臨重重困難。所以,這些馬路餐攤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徹底消失。但《規范》中強調的是經營要有『資格』,達不到標准的餐攤,都有可能在這個行業中被淘汰。從這點來看,《規范》對於行業仍然有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據市商務局餐飲服務處處長周莉介紹,從去年7月開始,哈爾濱市在居民區的小飯店、小面館、快餐店等地設了11個《便民面食工程》示范店,其中也包含早餐工程,得到了市民的歡迎和認可。今年,這項工程已經列入市政府惠民工程,還將在居民區內增設50家『放心店』,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周處長認為,此次早餐行業標准的出臺,更可以從技術上為哈爾濱市的早餐工程提供規范和指導,標准一旦正式實施,將組織相關經營業主進行學習,對不符合標准的餐攤,將聯合相關執法部門進行規范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