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日報]俄羅斯人在黑河定居 路牌店牌都標俄文
2008-07-22 06:01:0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羅 蘭 吳齊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2日訊 一條俄羅斯白色客船緩緩靠岸,伴隨著汽笛的鳴叫聲,上百名金發碧眼的俄羅斯游客,在藍天麗日映襯下,說笑著走下船梯步入旅檢大廳。大廳裡早已站滿了先期上岸的俄羅斯人。這是記者日前在黑河口岸看到的一幕。黑河市位於黑龍江南岸,隔江相望,北岸就是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兩市最近距離僅750米,被稱為雙子城。

  邊防檢查官員告訴記者,周末是入境旅客高峰,最多一天過境6300名旅客。

  路牌店牌等都標俄文

  『老馮』,碼頭上,一位邊檢人員正衝一艘俄羅斯船高喊。

  『什麼事?』隨著帶京腔的普通話回聲,沒想到從船上小跑下來一位白膚金發的俄羅斯人。上前一聊,知道他叫沃羅比約夫C·K,中文名是馮達吉。今年62歲的他用流利的中文講述了自己的經歷: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他在北京中學畢業後回國,55歲退休後一直從事中俄商貿。這幾年,除了冬季,老馮都往來在商船上,一周回一趟俄羅斯的家,其他時間住在黑河。分手時,老馮留的竟是他在中國的手機號。

  在黑河的大街、公園、商場、賓館,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俄羅斯游客。路牌、店牌等所有公共設施都標有俄文,110、120電話也是雙語。黑河物價便宜,商品豐富,風光優美,吸引著俄羅斯人到此購物、旅游、工作、生活。同時,俄方的需求也拉動了黑河出租車、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黑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夏重偉介紹,黑河市將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從原來的一個小區域擴至全部城區,俄羅斯公民持有效證件可免辦簽證進入區內購物、居住和工作。兩市口岸還是中俄兩國間第一對實行每年360天、每周7天、每天12小時通關的邊境口岸城市,一天可多次往返。目前,至少100多戶俄羅斯人在黑河買房定居。

  邊貿從出口西瓜起步

  在黑河口岸的另一碼頭——貨檢現場,我們看到江面上停泊著一艘紅色大輪船,上面滿載著出口俄羅斯的重型機械,貨場裡還排有近百輛准備上船的大貨車。

  黑河市口岸辦公室主任李澤國告訴記者,每天都有一艘艘中俄貨輪往來兩市之間;兩市四季運輸不間斷,夏天水上跑船,冬天冰上跑車,春秋兩季流冰期跑氣墊船。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這幾年進出口岸的貨物發生著改變。開始時,出口的主要是蔬菜、水果、食品、服裝和輕工產品,現在,家具、家電、微機、汽車、農機等高附加值產品也大量出口,化工原料、船舶燃料油、電力等大宗物資也進口了。去年,口岸客運量超過百萬人次,貨運量為38.6萬噸。

  然而,有百餘年歷史的黑河口岸並非一直繁榮,夏重偉副部長回憶說,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斷近20年的中俄邊貿纔開始恢復,具體行動始於1987年9月2日,黑河邊貿公司用208噸西瓜換回306噸化肥。由此開始,口岸邊貿得以迅速發展。

  為早產兒通關特事特辦

  20年前,黑河還是個落後的邊陲小城,全城只有4家飯館,晚上沒有路燈漆黑一片。邊貿的發展,使寂靜的小城一下湧來許多淘金者,由於賓館數量少,公園的長椅和地上竟成了人們爭搶的『床鋪』。現在的黑河市,高樓大廈林立,賓館飯店遍布。入夜,全城燈火通明,彩燈閃爍。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第一副市長頓涅茨也不禁贊嘆說:『小時候看黑河就是個村落,現在看是個現代化城市。』

  事實上,黑河口岸的通關環境和服務方式也在走向現代化和人性化。懷孕9個月的俄籍旅客伊蓮娜在黑河購物時,突然腹部劇痛,提前生產。然而當她准備攜子回國時,這名意外降生的嬰兒因沒有出境證無法出境。黑河口岸邊檢站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特事特辦,邊檢官兵專門為伊蓮娜母子出境延長了工作時間,開設了『綠色通道』。

  1987年以來,黑河口岸共投資1.2億元改造、新建口岸基礎設施,將原來分散的港務、國稅、海關、銀行等30多個單位設在一個平臺辦公。現在,黑河口岸貨運碼頭有千噸級泊位9個,旅客運輸碼頭有3600平方米的旅檢大廳和2400平方米的候船大廳,形成了口岸進出境與國內鐵路、公路、航空相銜接的立體格局。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