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 通北之變,令人驚喜。『變的關鍵,一是以人為本,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眼光別死死盯在木頭上。』通北林業局局長孫福學說。
第一招:吃飯靠田,以農養林。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發耕地39.8萬畝。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對低窪易澇地塊進行改造;建立種子繁育基地;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請專家教授講課,提高職工農業技術。職工蔡慶軍往年種10畝地,畝產大豆65公斤,今年種105改造田,平均畝產150公斤,翻一番多。
第二招:致富靠山,多種經營。『其實老百姓說靠山吃山,這話沒錯,但看怎麼個吃法,要想吃的長遠,就必須先養山,要養山就必須多准備幾道菜,山上不光長樹,還有豐富的林下資源,關鍵是怎樣開發、培育和利用好,在林區發展家庭經濟,搞多種經營是最有條件的。』孫福學說。加大北藥開發力度,對種植藥材實驗品種的職工實行提供種苗,提供技術、培訓,提供扶持政策。現在,通北林業局不僅推廣了水飛薊、防風、黃?等北藥品種,還鼓勵職工在房前屋後等零星地塊適當發展了經濟效益較好的平貝、龍膽草種植。充分利用8萬公頃的天然可牧草場發展肉牛、奶牛、羊、豬、禽和特色養殖。
第三招:發展產業,過腹增值。孫福學說,森工必須有『工』,要靠產業支橕企業。特別是木材產量少的企業,必須在自我消化原料過腹增值上打算盤。通北林業局現形成了以民營為主的46家林產工業廠家,成為亞洲最大的牙簽生產集散地、全國火柴半成品最大的生產基地。
去年通北林業局經濟總產值2.79億元,比2003年增長了6949萬元,多種經營產值2.3億元,多種經營成了主要產業。這兩年收入超10萬元的,哪個林場都有十戶八戶的,全局14個林場(所)一個農場,全部進入萬元林場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