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南極冰架科考遭遇白化天氣 極夜考驗隊員心理極限
2009-02-23 09:02:0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3日訊 記者昨天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參加第25次南極科考隊的黑龍江省隊員韓惠軍和張洪文,在完成預定科考任務後,將於近日從南極長城站啟程回國。另一名隊員劉文成將繼續留在長城站越冬,負責長城站的管線維護工作,他也是黑龍江測繪局參加南極科考的隊員中,第四位在南極越冬的隊員。

  南極越冬考驗心理極限

  據黑龍江測繪局極地測繪中心主任吳文會介紹,對於參加南極科考的隊員們來說,度夏不過是個小測試,真正的大考是越冬。在南極越冬,隊員們將接受嚴峻的心理考驗———超過50天的茫茫極夜,讓『越冬』成為科考隊員一種無形的壓力。據介紹,在選拔科考隊員時,對隊員們的心理考察就極為嚴格,候選隊員一般要過幾道關———在通過評估、體檢等一般考察後,由醫生進行現場行為觀察與評估,包括冰中脫險、結組攀登、雪地露營、挖雪洞雪溝、GPRS定位等一系列的訓練;接下來是心理測驗,500多道題目,包括抑郁測試、焦慮測試、個人風格特點測試等,既評估心理水平,也考驗耐心;最後是單獨談話,了解隊員去南極的動機、意願、工作經驗等。據了解,在南極越冬,隊員可能會遭遇『越冬綜合征』,出現抑郁、焦慮、易怒、敵意、失眠和認知損傷,包括難以集中注意力和一些諸如發呆的癥狀。許多越冬隊員在進入極夜一周後就蔫了,如何幫助隊員們渡過心理難關非常重要。醫生介紹說,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比如夏季隊員離開後,留下的人會發現,打牌人不夠了;跟自己常打球的人走了,覺得無所適從;極夜到來後,隊員們出入不便,很容易不安焦躁;彼此情緒容易感染,以前就有隊員無法適應這種情況,脾氣很好的人最後心理崩潰。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醫生會制定詳盡的心理乾預方法幫助隊員。

  遭遇嚴重白化天氣

  據吳主任介紹,第25次南極科考隊日前對南極艾默裡冰架進行了科學考察。來自黑龍江省的綜合隊隊長王連仲參與了此次科考,完成了艾默裡冰架冰流速監測網的布設及首次觀測。他在艾默裡冰架靠近中山站的兩個露岩區布設了兩個高精度GPS首級控制點,在冰架的內部布設了8個GPS冰流速監測點和80個冰雪物質平衡觀測杆。艾默裡冰架科考的順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是繼昆侖站建成後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據介紹,艾默裡冰架位於中山站西北約180公裡的地方,整個冰架長約200公裡,寬約100公裡。冰架的運動和全球氣候的相互影響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地球動力學研究理想的場所,世界各國對此非常重視,是東南極各考察國重點考察區域,其中澳大利亞已經對此冰架考察了60餘年,此前,我國還沒有對此冰架進行實質意義的考察。


 

  王連仲在自己的科考日記中說:艾默裡冰架考察充滿著危險,甚至生命時刻會受到威脅。由於該地區距中山站較遠,氣象條件無法准確預測,冰蓋的白化天氣讓人分不清哪裡是冰蓋,哪裡是天空,可謂天地相連,這對飛行是極大的考驗。第一天去的時候,在距中山站50公裡處遇到了長約10公裡左右的白化天氣,同時,通訊不暢也給考察帶來極大困難。此前的考察,我國地質科考人員就曾因天氣原因被困在艾默裡冰架長達7天時間。為安全,此次艾默裡冰架考察科考隊采用陸海空三位一體化作業方式,直九直昇機從中山站出發,在艾默裡冰架完成部分點的測設任務後,去停泊在艾默裡冰架外海等待的雪龍船上加油,再進行作業,完成後返回中山站,用了兩天時間纔完成科考工作。

  長城站迎來建站25周年

  今年2月20日是我國南極長城科考站建站25周年,也是我國組織南極科學考察25周年。1984年10月,我國派出第一支南極考察隊,搭乘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和海軍J121救助打撈船奔赴南極,並於1985年2月20日在西南極喬治王島地區建立起了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自20世紀初以來,已經有28個國家不惜巨資在南極地區建立了72個考察站,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等國還在包括南極點在內的南極內陸地區建立了考察站。

  內陸隊返程不忘環保

  據介紹,截至目前完成昆侖站建設的南極內陸隊返程已經過半。途中,科考隊還進行了多項科考———在距中山站810公裡處打鑽90米,采集了9箱冰芯樣;沿途安裝了多個地震儀和磁力計。

  據介紹,這段時間,南極白天的氣溫較高,為零下20多攝氏度,晚間則會降溫到零下30多攝氏度左右。在返回途中,內陸隊在距中山站906公裡一處機場,將飛行營地的空油桶、廢棄物資裝橇,包括200多個壓扁的空油桶、空投用紙板和紙墊和降落傘包等,共計五個雪橇的物資帶回。

  目前,全隊人員狀況良好,車輛設備正常。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