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吉炳軒參加代表團審議:著力擴大內需 推進可持續發展
2009-03-06 23:43: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焦明忠 劉偉 邱成 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會場全景

  東北網北京3月6日訊 (黑龍江日報記者焦明忠 劉偉 邱成 東北網記者曹曦) 6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吉炳軒主持會議並發言。他說,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審時度勢,統攬全局,貫徹了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著力擴大內需,加快發展步伐,實現黑龍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吉炳軒說,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重大影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的工作原則;提出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提高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等,目標明確,措施清晰,切實可行。

  吉炳軒說,應對這場金融危機,黑龍江要立足於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使經濟繼續更好更快地向前發展,使社會更加和諧安定,使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特別是要把對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有突出影響的基礎設施建設好。他說,黑龍江支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交通、水利、城鄉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影響了工業發展,受交通運輸條件限制,在部分地區不斷出現煤炭、糧食和農副加工產品運不出去的局面。影響了農業發展,水利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使旱澇保收田、高產穩產田面積少,不利發展現代農業,確保糧食安全。影響了旅游業發展,由於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欠賬較多,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等眾多生態資源優勢沒能得到有效發揮。影響了開放開發。全省沿江有15個開放口岸,形成了對俄開放的口岸群,由於航道狀況及口岸基礎設施不足,給沿江經濟帶建設和對俄經貿運輸帶來困難。影響了群眾生活。供熱、供水管網嚴重老化,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生活,『三棚一草』改造任務也十分繁重。

  吉炳軒說,要通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擴大內需,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貫徹落實中央政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安排項目、投放資金,做到能帶動經濟發展,優先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能改善人民生活,優先解決影響人民生活的突出問題;能維護社會穩定,優先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

  吉炳軒說,要堅持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真正做到從全局出發,從中央的政策層面布局各地的經濟發展,做到統籌考慮,協調平衡。特別是要把黑龍江提出的『八大經濟區』建設中的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松嫩和三江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上昇到國家政策層面統籌考慮。建設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不但對加快我省發展有重要作用,對促進我國對外開放、強化我國在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地位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建設松嫩和三江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可以進一步統籌農業生產布局,合理配置農業資源,有效使用大型農業機械等現代化的農業裝備和生產手段,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較快地提高農業生產率,為國家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對全國發展現代農業、保證糧食安全也具有戰略意義。建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對調節東北和華北平原氣候、保障國家和東北亞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議將這三個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制定加快開發的政策措施,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我省進一步完善規劃,不斷加大實施力度。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