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記者探訪齊齊哈爾消毒餐具作坊 誰來給消毒餐具消消毒
2009-08-24 14:43:34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李若石 於廣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8月24日訊 到酒店就餐時碗筷不再免費,而是用塑料膜裹好,花一元錢纔能買到『使用權』。這一元錢買到的真是百分之百的健康和安全嗎?消毒餐具那層包裝膜下,白皙潔淨的瓷面是否真的乾淨?連日來,記者對齊市部分餐具消毒企業進行了調查和暗訪,目睹了個別餐具消毒企業將餐具放在渾水中洗刷、消毒櫃當擺設、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手工直接加工的全過程。

  7月14日,家住富拉爾基區的李先生向本報記者舉報,反映富區一家消毒餐具『作坊』正在加工消毒餐具,衛生條件極差。李先生說:『這些給餐具消毒的「作坊」太髒了,我實在看不下去,看了餐具消毒的過程,我再也不用所謂的「消毒餐具」了。』

  當天上午11時,記者來到位於富區某中學院內的一家餐具清洗消毒服務中心。廠房十分簡陋,沒有牌匾,廠房前身經營鉚焊的字跡在牆上清晰可辨,距離室內十餘米遠就能聽見室內叮叮當當餐具的磕碰聲。從外面觀察,幾處窗戶均用藍布遮擋著。記者來到室內,門斗處堆放著許多破舊木材,木材旁則堆積了許多裝箱待租的消毒餐具。外來人員輕易就能進出消毒餐具加工間,加工間開著門,地上汪著一層水,滿地的黑腳印,地面上橫七豎八地放著七八個白色塑料箱,裡面裝著收回來的髒餐具,兩名女工坐在小板凳上給餐具分類,並用手裡的黑抹布對餐具進行粗加工清理。另一側的兩名女工正在一池渾如『老湯』的水裡清洗分完類的餐具,見有『客戶』來『參觀』,工人們也沒捨得放掉這一池渾不見底的污水。只見工人們刷洗幾下後,又把餐具丟進相鄰的水池裡,涮一下後裝入鐵框,再通過傳送袋送入烘乾機,整個車間裡,唯一算得上『機械化設備』的,就是這臺帶式烘乾機。記者還注意到,圍繞著烘乾機和洗碗池的牆跟處,有一條深達半尺裸露的污水溝,裡面滿是黑漆漆的污水,骯髒不堪。烘乾後的餐具則被搬入房間的最裡面,三名女工圍坐在一起,將餐具按照碗、碟、湯匙、酒杯每4件一套歸攏在一起,逐套手工包裝進塑料袋,再用封塑機壓塑成形——一套身披『消毒』餐具外衣的劣質餐具,就這樣新鮮出爐了。在暗訪中,記者還注意到室內的所有加工人員均未采取任何衛生防護。

  五十餘歲的男老板見記者有誠意,極力誇耀自己的消毒餐具。『我們用的都是名牌洗潔精,這點你放心。』並順便拿起臺子上的一桶洗潔精向記者炫耀。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老板決定租給記者每四件套最低為0.55元。與老板閑聊中得知,該店工商執照、衛生許可證正在辦理中。

  8月17日,記者來到位於建華區督軍署小區2號樓的一家消毒餐具配送中心。門前一個小鍋爐正在冒著黑煙,不時有女工將燒好的熱水端進屋內,記者跟隨女工走進屋內卻被一男子攔住,記者慌稱飯店剛開張想進一批餐具,這名男子謹慎地詢問了所開的飯店在什麼地點和叫什麼名子,見記者對答如流,這名男子纔放松了警惕。利用該男子上樓取名片的機會,記者走進餐具消毒加工間,加工間的地上放著幾個大水盆,屋內10多個女工正在忙碌,在清洗餐具的大水盆裡,記者看到裡面亂七八糟地放著一堆碗和酒杯,裡面的水十分渾濁,水上面飄著很多污穢物,顯得很髒,並發出一股餿味。在這個消毒車間裡,其他餐具消毒企業用於擦餐具的抹布看不到蹤影,女工們都戴著橡膠手套,手套外又戴上一層棉線手套,由於長時間在污水中浸泡棉線手套已經變成黑色,泡在污水裡的碗筷在她們手中轉一下,就被放進旁邊地上的藍色筐裡,等待下一道工序,旁邊的消毒機器一直處於關機狀態,上面落著一層灰塵。記者問身旁正在清洗餐具的女工:『你們這消毒機器平時開不?』女工猶豫了一下說:『有時候也開,但並不經常開。』記者注意到按正常程序,下道工序應該是高溫噴淋精洗,然後遠紅外線烘乾消毒,可在這個消毒車間裡,這些程序被直接忽略,應該精洗消毒的餐具被直接送到旁邊的包裝間,一名女工用抹布將餐具擦乾後,另兩名女工開始給餐具塑封包裝。記者先後兩次來到該消毒餐具配送中心,發現餐具消毒的機器始終處於關閉狀態。

  連續多日,記者又走訪了幾家餐具消毒企業,但衛生情況大同小異。按照相關規定,餐具消毒要經過流水粗洗除渣、高溫噴淋精洗、遠紅外線烘乾消毒(380℃)、塑封包裝四個基本程序。但在記者調查時卻發現,多數餐具消毒企業都做不到以上四點,消毒設備形同虛設,普遍存在使用三無清洗劑,餐具消毒服務變成了餐具洗刷服務的現象普遍存在。包裝前采用抹布擦乾的方法很不衛生,一塊抹布,抹了A碗抹B碗,不僅沒有消毒,而且還會導致二次污染,這樣的消毒餐具公共安全從何談起。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