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訊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清河林區黨委明確了『生態立區、產業強區、富民興區、開放活區』的發展思路,重點實施『七項工程』,著力破解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和發展難題,推動林區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實施生態建設保護工程。在森林管護經營責任制的基礎上,實行新林權體制改革,積極鼓勵職工群眾營造私有林,引導群眾栽種五味子、藍莓等經濟作物,將深山區2760戶居民整體遷移到中心城鎮,預計2010年,山上職工群眾可全部搬到山下居住,從而提高生態功能,確保國有林區可持續發展。
二是實施優勢產業壯大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引進項目18個,引資2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個。擴大木材深加工規模,引進廣東龍港家具生產線,形成有清河特色的家具品牌。長九木業引進香港上聯國際(制造)有限公司,建成亞洲最大的百葉窗生產線,年產值2億元,產品銷往歐美及東南亞等37個國家和地區。浙江義烏最大的鉛筆廠在清河投資興建東北最大的筆業加工企業,預計年產鉛筆將達到6億支,三年內可達30億支。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產業,興建規模風力發電項目和秸稈發電清潔能源建設項目。聖輝生物質能熱電公司,年加工稻米26萬噸,發電1億度,供熱20萬平方米,生產有機肥8000噸。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全區個體工商戶由2000年的156戶增加到980戶,國有林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心。
三是實施基地富民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職工群眾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放貸款1200多萬元,免息三年;為每戶職工群眾提供2畝土地種植五味子、藍莓,免費使用30年,其中五味子種植面積2400公頃,年獲利1億元以上。加快土地集中流轉和集約經營,擴大北藥、食用菌、藍莓、萬壽菊、綠色糧食種植面積,萬壽菊種植達1000公頃,食用菌已突破1億袋。目前,85%的職工群眾有自營經濟項目。
四是實施人纔強區工程。實施科教興區和人纔強區戰略,積極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面向省內外公開招聘了128名優秀大學生,乾部實行聘任制,進一步擴大林區中層領導乾部公開選拔范圍,打造林區人纔集聚高地,為林區生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人纔支橕。
五是實施特色項目建設工程。發展林區特色產品加工業,建成藍莓、五味子系列加工廠,推出新的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林區生態養殖業,規模養殖林蛙、冷水魚,促進林農增產增收。引投資25億元興建億只肉雞、5000萬只蛋雞、50萬頭生豬養殖場。以豬糞、雞糞為原料建立國內最大的有機肥加工廠,達產後,每年將帶來4000萬元的經濟收入和5000個就業崗位。
六是實施規模城鎮創建工程。投融資5.8億元新建住宅樓72萬平方米,鋪設硬化街巷道57萬平方米,年內建成11萬平方米移民生態功能小區。 2012年清河林區將努力建成10萬人口以上中心城鎮,努力營造東北最佳人居環境。
七是實施民生改善工程。推動社會就業,新增就業崗位12000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體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項保險應保盡保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醫療、工傷三保參保率95 %以上;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對8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50元高齡補貼,對85周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100元高齡補貼,建國前老乾部、老工人每月享受50元補貼;興建現代化中小學,高薪聘請優秀教師,使清河林區群眾享有優質教育資源;強化醫療體系,興建林區一流醫院,投資3100萬元,購置核磁共振、CT、彩超、大生化、高檔救護車、高壓氧艙等醫療設備,高薪聘請專家名醫,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發展林區文化事業,興建體育館、圖書館、文化宮和7處休閑廣場,組建了『森林之聲』藝術團,實現了『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動』,帶動了文化體育活動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