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把促進科學發展、務求取得實效作為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突出實踐特色,力求學用相長,努力把『科學發展、興市惠民』的舉措落到實處。
抓生態,打基礎,夯實『興市惠民』之本。伊春市已完成9個林場(所)的撤並;伊春北部大平臺國家級重點火險區農民參加森林管護經營戶數已增加到301戶,管護面積39494公頃;加大森林資源培育力度,抓好森林經營、珍貴樹種培育和『三年大造林』工作,增加三大硬闊等優質材種比重,擴大農田防護、城鎮、村屯、公路沿線等綠化范圍,造林綠化20.25萬畝,完成年計劃的102.1%;實施『天眼工程』,在重點區域推廣應用衛星遙感和數字信息監控跟蹤技術,初步實現森林資源管護和防火的遠程監控;規劃建設『百湖』工程,已建水庫32座,在建2座,擬建66座。大力推廣林區環保節能技術和綠色生活方式,促進森林生態建設由過去單一物種保護向系統保護轉變、由點狀保護向全面保護轉變、由一方參與保護向多方參與保護轉變。
抓林改,增活力,探索『興市惠民』新路。伊春市堅持把鞏固和擴大林權制度改革試點作為應對危機、穩定就業、增加收入、維護穩定的有效措施和激發林區內在活力的主要途徑。一方面,積極鞏固『試點』成果。另一方面,按照『遠封近分』的目標,積極做好林改擴面的各項准備工作。組織全市13個擴面林業局開展外業區劃調查工作,已完成21萬公頃外業調查區劃任務。組織評估機構開始對擴大改革面積森林資產進行評估,為及時啟動林權制度改革擴面做好充分的准備。
抓轉型,保增長,鞏固『興市惠民』基礎。伊春市按照『生態建設當尖兵,經濟發展爭上游』的發展定位,積極開展『大項目建設年』活動,林都機場、興安湖水庫、中心城區供水管網改造、中心城防洪工程、伊綏高速公路伊春段、電網改造等23個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同時,立足資源優勢,依托『四大集聚區』的產業布局,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綠色能源、特色種養及加工、冶金建材和礦產開發、木材精深加工等生態型優勢特色產業。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83.4億元,同比增長11.8%;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28.7億元,同比增長1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9億元,同比增長40.4%;五大優勢特色產業規模繼續擴大,增加值實現28.7億元,同比增長19.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84億元,同比增長15%,取得了保增長的良好局面。這些重大舉措的落實,也為實現全年『三保』目標和今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抓民生,促和諧,擴大『興市惠民』成果。伊春市把2009年作為『全民創業年』,加大就業再就業援助力度,積極為返鄉人員、停產企業下崗職工、『零就業家庭』成員提供項目推介、技術培訓等系列服務,使一大批返鄉和轉崗待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創業;認真做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增資工作,經過積極對上爭取,使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水平由去年770元增加到918元;為7.2萬退休人員,補發歷史拖欠項目內養老金1.6億元;對7.6萬名低收入困難群眾進行認定,發放臨時性生活補貼救助資金390萬元;為14.8萬『三個困難群體』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資金2200萬元。加大城鄉醫療、教育、住房救助力度,共救助城鄉困難群眾3437人,救助低保對象住房困難家庭2.4萬戶,爭取並發放廉租住房補貼資金1936萬元。以改善人居環境和建設世界級森林公園為目標,結合全省創建『三優』文明城市,不斷加快『四城聯創』步伐,今年完成棚戶區改造75萬平方米,農村泥草房2200戶。同時加大『三供兩治』和城鄉美化綠化亮化力度,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