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 青岡縣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強化龍頭牽動,探索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規范化管理,社會化服務,通過全力打造『玉米城』,把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各級龍頭企業19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個,市級8個,縣級9個。產業化組織實現產值9.5億元,基地面積達到198萬畝。
1、培育做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群體,提昇產業拉動能力
項目建設壯大龍頭。山東諸城龍鳳玉米深加工項目落戶青岡後,青岡縣以建設玉米工業城為目標,通過加工轉化,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效益優勢,靠項目延伸產業鏈條、擴張經濟總量。使龍鳳玉米加工企業成為亞洲單廠加工玉米最大企業,被國家農業部等八部委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化優秀龍頭企業。今年以來,在淀粉全行業市場普遍低迷的形勢下,實現銷售收入28850萬元,稅金413萬元。
招商引資發展龍頭企業。堅持靠資源招商、靠誠信感商、靠實乾留商的指導思想,全力引進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好、拉動作用強的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對重點項目,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跑、親自談、親自抓』。今年以來,全縣共引進千萬元以上合同項目16個,合同資金13.2億元,到位資金6.6億元。目前,全縣已構築以玉米產業為重點,萬壽菊、葵花、生豬、奶牛、林業等產業統籌發展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集群,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19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9家,全縣農副產品加工能力達到120萬噸以上。
2、深挖產業資源優勢,做強優質原料基地
集約規模經營做大基地。在產品種植上,突出優質高效和適宜加工的品種,優化產業布局,做大產業規模。全縣重點建設了玉米、萬壽菊、有機葵花三大種植基地和奶牛、生豬兩大養殖園區。創建了國家百萬畝綠色玉米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產品實現整縣推進。奶牛、生豬和白鵝的飼養量分別達到3.35萬頭、67萬頭、83.6萬只,優質品種覆蓋率達到100%。優勢主導產業規模的壯大,有力地保障了加工企業原料需要。
科技支橕做精基地。通過院縣合作共建、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對跨世紀青年農民、農村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等方式,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全面提高標准化生產水平。今年,以玉米為重點,大力推廣高淀粉玉米品種;萬壽菊、商品瓜菜、瓜菜制種等經濟作物工廠化育苗達到90%;建成畜牧養殖小區14個(包括正在建設的10個),專業化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
利益聯結做強基地。青岡縣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通過簽訂有效訂單、賒銷生產資料、提供技術服務、承諾保護價收購等形式,結牢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關系。引導龍鳳玉米開發公司、萬壽菊加工廠等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戶簽訂了高淀粉玉米、萬壽菊等農產品的穩固購銷合同,使企業降低了市場風險,為農戶增收吃下了『定心丸』。
3、通過產業化昇級,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今年,青岡縣狠抓百萬畝玉米高產創建和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突出五環八帶六個示范點建設,落實大棚育苗移栽面積5萬畝,小壟地膜覆蓋面積25萬畝,『一增四改』栽培面積70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玉米總產可達到21.2億斤,帶動全縣糧食總產達到22.4億斤。青岡鎮依托省農科院、縣農委、縣農技中心創辦科技示范園區6個,高產高效示范田150畝,全鎮蔬菜優質品種達85%以上。以股份制形式組建了青岡縣天潤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為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全年幫助農戶外銷蔬菜達3000噸,實現收入20萬元。鎮政府還組織相關人員登記注冊了青岡鎮蔬菜產業協會,會員已發展到80人。展望村棚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個農民合作社還被納入全省重點扶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高效經濟作物上,今年新建美國提子大棚21棟,全鎮提子大棚已達50棟,年產提子可達15萬公斤,創收可達150萬元。通過乾部引帶、農民入股、合作經營等模式,每個鄉鎮都建成了一個單元面積千畝以上的五型農業示范園區。縣農技中心組建了6個區域指導站,與各鄉鎮聯動,采取項目支持、土地流轉、科技投入等綜合措施,加速推進科技示范園區向規模經濟園區發展,不斷強化基地對產業開發的支橕作用。通過五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有力帶動了全縣種植結構調整。通過農業產業化昇級,實現用75%的耕地種糧食、創高產,用15%的耕地創效益、掙大錢,用10%的耕地保群眾日常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