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海倫市以學習實踐活動引領『四型』村黨組織建設
2009-10-22 11:04: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訊 海倫市在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積極尋找學習實踐活動的著力點,從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切實轉變村級黨組織的職能入手,努力把村級黨組織打造成發展農業生產的先鋒,引領農民致富的先鋒,構建和諧農村的先鋒,推進民主政治的先鋒,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打造『發展型』村黨組織,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發展型村黨組織,就是以本地的資產、資源及支柱產業為依托,以多種渠道壯大集體經濟和全方位發展公益事業為目標,以夯實新農村建設基礎為內容,不斷提高自身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型農村基層組織。共和鎮增產村在市鄉兩級黨委的扶持下,依托菇娘產業組建了海倫市三聖宮綠色菇娘生產銷售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公司菇娘栽培面積已發展到3000畝,輻射周邊鄉鎮種植面積5000畝,年產量1800萬公斤,產品遠銷沈陽、北京、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和東南亞等地,實現營銷產值1100萬元,年效益達250萬元。在公司的拉動下,小菇娘變成了富民強村的大產業,成為區域型特色經濟,吸引大慶隆赫達集團落戶增產村,投資興建了菇娘深加工企業,研制開發了菇娘酒、菇娘飲品等系列菇娘深加工產品。在海倫農村,像增產村這樣實現產業規模發展的村有23個,大約佔總數的10%。隨著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海倫市還將通過開展『四培一創』活動,全面提昇支部書記隊伍素質。『四培』就是把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能人、把能人黨員培養成支部帶頭人、把支部帶頭人培養成產業帶頭人;『一創』就是創建發展型村黨組織。海倫將利用三年時間,把發展型村黨組織的比率提昇到40%。

  二、打造『引領型』黨組織,培育引領致富的頭雁

  引領型村黨組織,就是以村組乾部和能人黨員為骨乾,以建設村小康社會為目標,以領辦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示范、引帶、服務能力,加快黨群共同致富步伐的新型農村基層組織。海倫市的『兩蔥』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一切得益於能人黨員的示范引帶。一個是『元蔥』,樂業鄉樂業村的農民黨員王會山創辦的樂業元蔥生產協會,現有會員110戶,種植元蔥2000畝,創產值600餘萬元。協會創辦以來,累計轉移勞動力1200餘人,帶動農民實現增收500多萬元,發展了外向型經濟,實現了出口創匯。目前,元蔥生產協會已經被確立為省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示范基地。另一個是『毛蔥』,前進鄉前勝村支部副書記張鳳軍牽頭組建的『兔耳紅』毛蔥產業協會,會員農戶175戶,輻射全鄉10個村,前勝村的毛蔥種植面積達2500畝,帶動全鄉農戶1100多戶,產品遠銷到廣州、雲南,並出口越南、緬甸,毛蔥畝純收入達2000多元,成為全鄉乃至全市叫得響的特色產業。目前,海倫市以黨員服務區為依托組建的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達到3000多個。今後,還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通過引導和扶持黨員乾部領辦創辦協會、合作社、農民股份公司、中介公司、勞務輸出組織和經濟聯合體,大力構築「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化格局,積極組建以規模產業為紐帶的跨鄉、跨村的專業協會等新經濟組織,推動『引領型』基層組織進一步擴大成果。

  三、打造『民主型』黨組織,夯實民主政治基石

  民主型村黨組織,就是以黨支部為核心,以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為目標,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民自治組織為重點,以落實『一事一議』、民主理財為主要內容,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新型農村基層組織。向榮鄉向欣村在『一事一議』上,通過研究整理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在議事范疇上,明確了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10項內容;在籌資籌勞標准上,實行上限控制,籌集資金每人每年不超過12元,所籌勞務每個勞動力每年不超過8個日工;在議事主體上,明確了『一事一議』應由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議定和表決通過。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本村的鄉鎮以上各級人大代表等人員組成,總數不少於35人;村民代表按村民每10戶推選1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組推選若乾人來推選產生;議題由村民委員會提出,也可以由村民代表單獨或聯名提出,經村委會討論通過後,列入議題;表決方式采取票決制;同時,建立健全了《村務公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一事一議規定》、《村民代表例會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各項村務管理制度。借鑒向榮鄉向欣村的成功經驗,目前,海倫市在全市全面開展了『三資』代理服務制,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民理財小組,全面推行了一事一議制度。2009年,全市一事一議已立項168個,建設完成的項目達90%以上,特別是一些公益事業項目,群眾十分認可。

  四、打造『和諧型』黨組織,發動和諧農村引擎

  和諧型村黨組織,就是以黨員服務區為載體,以提高服務水平、促進共同富裕、穩定社會環境、樹立文明新風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揮黨員個人技能和專長,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新型農村基層組織。海倫市始終把和諧型村黨組織的創建重點放在豐富服務內容和提高服務水平上。在服務內容上,主要為群眾從事市場經濟活動提供政策法規諮詢服務,為種植養殖業戶調整結構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為規模經營業主實現擴大生產提供資金協調服務,為建立和諧有序的市場經營環境提供治安綜治服務,為特色經濟作物及大宗農副產品的外銷提供交通環境服務,為小康家庭提供發展規劃服務。在服務形式上,村黨組織積極組織廣大黨員乾部,根據崗位,組建新農村建設規劃服務隊、實用技術指導服務隊、政策法規宣傳服務隊、新經濟組織創建服務隊、項目建設服務隊等助農隊伍。遵循農民真需要、乾部能做到的原則,擴大村黨組織在農村、農民、農業三個方面輻射的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大力提昇服務水平和質效。目前,全市已組建各種服務隊112支,輻射面遍布全市鄉村。如祥富村組建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服務隊,深入到9個村民組,幫助制定了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西倫村、海發村、主力村組建的實用技術指導服務隊,通過聘請專家、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為農民進行水稻、甜菜種植等主導產業技術培訓。目前,已舉辦了83期培訓班,為全市2400多個農戶提供了農業技術指導。公益事業大發展是和諧農村的一個重要標志。年初以來,全市投入到農村公益事業上的建設資金達21800萬元,建設農村公路500公裡,改造泥草房1.5萬戶,建設飲水工程35處,改造農村衛生院15處,建村『六位一體』活動室11處,建文化廣場14處,完成『四旁』綠化6.5萬平方米。群眾不僅得到了實惠,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和諧型』黨組織建設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使鄉風更加文明,社會更加和諧。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