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訊 13日上午,哈爾濱市交通局召開了關於出租車綜合監管與服務平臺系統(GPS)項目開始裝車試運行的新聞通氣會。哈爾濱交通局負責人表示,GPS系統將運行3個月,如果各項營運條件成熟,預計3個月後將向全市出租車推廣GPS系統。
從12日起,哈市交通局開始調試安裝100臺出租車,計劃在本月底前完成安裝,啟動測試,測試為期3個月。據哈市交通局技術處負責人介紹,主要測試內容包括:一是通過出租車定位、跟蹤、報警、軌跡回放、電子圍欄、反劫報警等功能,以科技手段為出租車駕駛員提供人身財產安全保障;二是為乘客電話約車提供渠道,減少乘客等車時間,提高乘客滿意度,改變出租車以往『掃大街』的粗放經營方式;三是利用現有的公交IC卡,為乘客提供便利、快捷的電子化付費方式,實現交通『一卡通』刷卡結算;四是利用信息發布系統在發布公共信息、公益廣告、報警信息之餘,適當播放商業廣告以回收設備成本,補貼運營費用;五是為行業管理部門提供營運數據統計、行業數據分析、車輛集中調度、動態稽查等功能,為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業管理與決策提供支橕;另外,還將對計價器的低速等時功能進行技術測試,為未來實施低速等時計費規則提供數據參考。
據專程來哈負責GPS技術部分的國家交通運輸部專家楊英俊介紹,這套系統有3塊顯示器,車頂一塊,車內司機操作臺上一塊,車內後風擋玻璃處有一塊,作用各不相同。車頂顯示的是『空車』和『營運』等信息;車內操作臺的顯示器可顯示天氣、路況、通知等;車內後風擋玻璃上的顯示器可顯示公共信息、公益廣告、報警信息等。
隨後,楊英俊向記者介紹了使用程序。出租車駕駛員上車後,需要刷卡簽到,此時信息就傳給了服務平臺,開始營運,車頂的顯示器將顯示為『空車』,這樣便於乘客識別。乘客上車後,『空車』牌顯示為『營運』狀態,自動錄音功能開啟(解決乘客投訴等問題)。到達目的地後,乘客可操作副駕駛位置的服務評價器,有滿意、不滿意和投訴3個標准。如果乘客不按服務評價器,系統將默認為『滿意』標准;如果乘客不滿意或投訴,信息將立即傳入服務平臺,以便追查責任。楊英俊說,在對出租車的監督方式上,這套系統有很大的創新,在全國尚屬首創。
GPS系統還有『電召』功能。如果乘客電話約車,信息平臺就會將約車信息發給乘客所在地附近的出租車。『假如附近有5臺車,那誰先按下按鈕,誰就搶到了這個生意。但如果這臺車搶到生意後不去,則按照拒載處理。』楊英俊說,雖然預約後的車輛是空駛,但車頂的顯示器會顯示『電召』,以便打車乘客區別。
楊英俊說,GPS系統報警裝置也是測試的重點。當出租車遭遇搶劫等行為後,可按下隱藏的按鈕,3秒鍾信息就會傳到平臺,信息平臺就會對車內進行錄音監控,車內的實時照片也會傳輸過來。信息平臺確認司機有危險後,會向車內後方的顯示器發送『我被打劫,請撥110』等報警信息,車頂的『空車』牌也會顯示『報警』字樣,車外的人很容易發現,這樣就可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證司機人身安全。
GPS系統投入資金達5000萬元,這次測試主要對車載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無線數據通信的可靠性以及後臺軟件系統等40餘項指標做出綜合評價,為下一步在哈市出租汽車安裝這一系統奠定良好基礎。據了解,出租車車主不需交納安裝費用就可享受這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