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華網】黑龍江農民的『新生活』
2010-01-29 07:12: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1月28日電(記者王春雨)走上了水泥路、吃上了自來水、住上了磚瓦房、找到了合適的增收項目,新農村建設讓黑龍江省萬餘村屯變了模樣,全省千萬農民從中受益。

  地處黑龍江邊陲的黑河市愛輝區二站鄉南二龍村是一個只有79戶、300多口人的小村子,也是全省300個貧困村之一。南二龍村村支書劉春運說:『由於缺資金,多年來村邊的二龍河上都沒有橋,村民到村南邊務農要涉水過河,春秋季節河水冰涼,十分遭罪。』

  在新農村建設中,黑龍江省軍區主動提出幫扶南二龍村,頭一件事,就為村民在二龍河上修了橋,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題。在2009年農業生產遭受罕見的自然災害情況下,黑龍江省軍區組織南二龍村農民開展勞務輸出和山產品采摘,兩項收入分別達到18萬元和20萬元,加上黃牛、山綿羊的養殖,農民收入實現了大災之年不降反昇。

  記者從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南二龍村只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2009年是黑龍江省實施第二批『新農村建設工程』的第一年,全省共完成建設裡程21300公裡,解決了2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投資135億元改造泥草房22萬戶,完成了9000個村屯的綠化任務。

  密山市興凱鎮東發村的『明白人』李海林告訴記者,以前村民想養奶牛,但沒錢投入,一家一戶兩三頭牛,形不成規模,效益很低。自啟動新農村建設以來,雞西軍分區先後為村民協調50多萬元貸款,還請專家來村裡培訓,幫助村民養牛。現在全村奶牛存欄800多頭,人均收入由原來的3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翻了一番。

  除了改善農民生活的『硬件工程』,黑龍江省還把尋找增收項目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軟件工程』重點落實。僅在2009年,黑龍江省財政廳、國資委等單位就啟動幫建項目2310項,落實幫建資金2.89億元,讓眾多農民尋找到增收致富的門路。

  除了部門幫建形式,黑龍江省各地還湧現出村企共建、工業園區帶動等多種新農村建設模式。五常市中良美裕公司投資1900萬元為160戶農民新建了80棟二層別墅,農民不拿一分現錢即可搬入新居,用宅基地和8年的合作社利潤分紅償還,實現了村企共贏。

  賓縣西川村借助地處開發區的優勢,投資8200萬元整體搬遷7個自然屯,建設樓房13棟、新式平房116棟,建設的大型沼氣工程項目和秸稈固化項目,即將投入使用。嘉蔭縣烏雲鎮投入建設資金4128萬元,實施整鄉推進,所轄的12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道路硬化,農民吃上了自來水,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等。

  路寬了、水清了、村美了、人富了。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2009年,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9個非試點村,自願籌集資金1349萬元,實施新農村建設整鄉推進。全省有352個非試點村不等不靠,主動籌資金、找項目,開展新農村建設。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