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3月15日專電(記者顏秉光熊琳)『3·15』到來之際,黑龍江省消協曝光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八大潛規則,其中包括部分壟斷企業的停水、停電、停氣,房產商和車商設置的消費陷阱及商場促銷活動的諸多貓膩等。
黑龍江省消協秘書長於伏龍告訴記者,在哈爾濱市,每逢月末都會看到一些消費者家的樓門口貼著水費、電費、煤氣費等催繳通知單,上面詳細列出欠費者的姓名和單元門號,有的還有家裡的電話號碼。這種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事情還不算惡劣的,更有甚者不少消費者都曾遭遇過電話停機、停電、停水、停氣等懲罰性措施。此外,交滯納金、透支超額,醫保卡、銀行信用卡消費詳情不明等令人懊惱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不僅如此,一些物業公司態度蠻橫,對即將入戶的業主提出『不交裝修保證金,休想拿到房鑰匙』的無理要求,同時還為這種行為冠以『行規』的名號。一些商場則打著『店慶』『酬賓』等名義,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商品促銷活動,事實上卻利用『最終解釋權』和店家聲明等形式『宰』顧客沒商量。
上述潛規則何以多年盛行?於伏龍認為,『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嚴以及消費者維權成本高都為消費潛規則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目前,我國消費領域法制尚不健全,導致消費者維權時缺乏法律依據。此外,相關監管部門執法不嚴、執法不力,還有相當多的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還有的因維權成本過高放棄維權,這些都是導致消費領域潛規則橫行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想破除消費潛規則,僅靠消協孤軍奮戰遠遠不夠,需要國家在健全相關法規和制度上做出突破,要細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破除潛規則賴以生存的法律『空隙』。同時,除了一些明顯違法的潛規則外,還有一些潛規則之所以盛行,與相關法律規定的模糊有關。因此,法律有必要對這些潛規則予以界定,對那些不合理的潛規則予以明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