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訊 經過30天緊張施工,征儀路打通工程的關鍵工程節點———哈南編組站上跨橋鋼箱梁已頂推到位。昨天,總重量達6480噸的鋼箱梁安全落放在橋墩上。與其他路橋工程鋼箱梁安裝有所不同,該區段鋼箱梁是利用12個100噸液壓千斤頂將6480噸的鋼箱梁一厘米、一厘米地頂推到位的,這是目前省內橋梁工程中長度最長、幅度最寬、重量最重的鋼箱梁安裝施工。
江蘇巨型龍門吊北上『挑』鋼梁
據介紹,征儀路打通工程哈南編組站上跨橋跨越哈南編組站Ⅱ場、Ⅴ場咽喉區、機務段Ⅶ場3個場區。由於該區段跨徑大,不適合采用混凝土梁。為解決大跨徑的實際問題,哈南編組站上跨橋采用了連續鋼箱梁結構,梁長268米,由124節組成。上跨橋由左右兩幅橋組成,單幅主梁鋼結構重3241.5噸。由於省內沒有能夠起重這種大型鋼箱梁的龍門吊,施工單位從江蘇租用了高26米、跨度為41米的巨型龍門吊,將鋼箱梁吊裝到拼裝平臺進行現場拼裝。為了及時將龍門吊運抵施工現場,江蘇出租方出動了10輛荷載100噸的拖板車,分5次將龍門吊的散件從江蘇運抵哈爾濱。
百噸千斤頂每分鍾頂推3.3厘米
據征儀路打通工程常務副指揮張文庫介紹,征儀路打通工程縱斷面變化大,曲線段、渠化段幾乎貫穿工程始終,位於一系列平面曲線上,橋梁樁位平面較為復雜。在跨越哈南編組站段,橋下有16條鐵路線,白天平均每8分鍾就有一輛火車通過。為不影響鐵路正常運行,該區段的鋼箱梁采用頂推工藝安裝,其難點主要體現在拖拉重量大、距離長、施工乾擾多、懸臂距離長等。經過論證,指揮部采用拖拉方案,利用四氟滑塊與不鏽鋼板做滑道,摩擦系數控制在0.1以下,拖拉力采用多點連續自動頂推系統,單幅橋設6個100噸千斤頂,通過總操控智能系統,同步頂推,平均每分鍾頂推3.3厘米,一小時大約頂推兩米。
頂推全程數字監控及時糾偏
在頂推過程中,為防止鋼箱梁發生偏移,指揮部組織施工單位設置限位設施,保證鋼箱梁按照預定軌道行進。同時,應用了多點自動連續頂推、數字監控糾偏等措施,保證了鋼箱梁拖拉快速、准確到位。由於鋼箱梁下受鐵路線路影響較大,支點最大跨度為46米,根據鋼箱梁及場地方案要求,施工單位架設了16米導梁,便於鋼箱梁順利上墩,克服了施工技術難題。
據悉,哈南編組站地下管網多達37條,涉及多家管線單位,工程建設者積極協調管線單位,搶抓施工時間,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為工程贏得了寶貴的建設時間。
據了解,征儀路打通工程北起科研路、南至平房開發區興凱路,全長6公裡,道路規劃紅線60米,雙向8車道,同步建設上跨哈南編組站、規劃三環路橋梁1座。該工程於3月份開工建設,將於10月份竣工通車。征儀路打通後,將與現有的文昌街、宣化街、南通街、東直路及道外十四道街等道路續接形成長距離、大跨度的交通主乾道,有力支橕城市『南拓』戰略實施和哈南工業新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