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網]黑龍江七臺河公立醫院改革:惠民清單越開越多
2010-10-19 06:04:55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近日,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桃山區居民胡女士從醫院做孕期檢查回來,高興地對家人說:『這公立醫院改革可真好,孕婦去醫院檢查都不花錢了。』

  種畜場居民袁玉梅對公立醫院改革也贊不絕口。她患眼病多年,以前信不過自己家附近的衛生院,總往七臺河市區、哈爾濱跑,沒少花錢。現在種畜場醫院由七臺河市人民醫院托管了,大醫院的醫生到了家門口,看病打針買藥都不貴,她看病再也沒出去過。

  所有這些,都是七臺河市在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開出的『惠民清單』給群眾帶來的實惠。

  清單一:

  4784萬元緩解看病貴看病難

  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七臺河市,把改革試點工作的目標定位在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上,推出『3215』惠民工程,即:實施三大惠民措施,啟動兩個試點,建立一個平臺,實行五項制度。

  三大惠民措施,概括說是『十免、十降、十提高』,『十免』即免普通門診掛號費、門診靜點費、注射費、出入院患者接送車費、門診觀察床位費等10項費用;『十降』即降低核磁、CT、彩超、大生化等十項大型設備檢查費各10%;『十提高』即提高大病救助報銷最高支付限額,由原來的5000元提高到2萬元;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金支付上限,由原來的5萬元提高到6萬元;提高大病統籌醫療保險金支付上限,由原來的8萬元提高到10萬元等。啟動兩個試點包括城鄉衛生一體化試點和『三保合一』試點。七臺河市實行市、縣、鄉、村一體化管理,將全市所有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全部由市級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管理,將村衛生所(室)全部納入鄉鎮衛生院管理。

  建立一個平臺即衛生信息平臺。這個集醫療、公共衛生服務、醫療保障於一體的信息網絡平臺將在1至2年時間內覆蓋市、縣(區)、鄉鎮、村四級醫療衛生機構,使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共享,實現城鄉居民就醫一卡通。

  實行五項制度包括社區首診制、雙向轉診制、醫師多點執業制、臨床路徑管理制、醫療信息公開制。實行社區首診,疑難病癥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轉診,未經社區首診醫保不予報銷。建立了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級醫院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工作制度。制定了院務公開制度,實行住院患者日清單制,門診診療項目清單制。

  據了解,為保證『3215』惠民工程的順利實施,七臺河市通過政府補助、醫療機構讓利,共投入專項資金4784萬元。

  清單二:

  創新八項便民服務模式

  七臺河市完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原則,組建了醫院管理委員會,負責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財務監管和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聘任。最重要的是全面實施『868』人民滿意工程,即圍繞創立八大目標、創建六項機制、創新八項便民服務模式,在市屬3家醫院實施了院長聘任制、任期制,推行了全員聘用制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引導公立醫療機構加強管理、提高效率、優質服務,控制費用。

  建立醫療糾紛調處機制。成立了七臺河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了由衛生、公安、信訪、司法和社會矛盾調處中心、法院、保險公司等多部門和醫療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妥善處理因醫療糾紛引發的群體性或突發性事件,切實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清單三:

  籌資1.87億元做強基層醫療

  七臺河市采取聯辦、托管、撤並重組等多種形式,將2所區級醫院撤並重組到市級醫療機構;將8所礦級醫院、1所區級醫院全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種畜場醫院交由市人民醫院進行托管,城鄉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市政府為公立醫院擔保貸款905萬歐元更新醫療設備。各級政府共籌資1.87億元,異地新建市、縣中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8所鄉鎮衛生院,新建標准化村衛生所80所,更新大型醫療設備1120臺(件),全市村衛生所規范化建設達到83%,進一步優化各級醫療機構布局,構建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方便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