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民工黨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肇東市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從實際出發,以『勇做服務發展的堅強團隊、爭當創業致富的模范先鋒』為主題,采取強化組織設置、創新管理方法、創建活動載體等辦法,積極引導農民工黨員爭當創業致富的先鋒、服務地方的先鋒、服務家鄉的先鋒、文明誠信的先鋒、遵紀守法的先鋒,進一步激發外出務工黨員特別是農民工黨員就業創業、服務發展的工作熱情。
1、擴大組織覆蓋,夯實創先爭優活動的組織基礎。一是異地『建家』。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或就業地點相對固定的地方,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三種形式,在流入地建立黨組織,為流動黨員在異地『建家』。目前,新建外埠黨支部5個。二是本地『安家』。通過社區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中心、服務站(點)縱向聯動,公安、工商、勞動、民政等部門橫向互動,及時對流入黨員進行身份確認,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把流入本市的12名外地黨員編入其所在單位黨組織。三是兩地『管家』。對流動黨員實行『雙向』管理,目前與大慶、哈爾濱、虎林等21個黨組織簽訂了雙向管理協議,在外埠黨組織中開展『乾什麼、怎麼乾』大討論36次,通過電話、網絡、信函傳遞黨員創先爭優活動信息200多次,引導務工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比業務、比作風、比實績,提高服務本領,爭創一流業績。
2、創新管理方法,激發創先爭優活動的內在動力。一是對流動黨員實行『臺帳式』管理。每個流動黨支部都建立流動黨員檔案,每半年對流動黨員進行調查摸底一次,對流動黨員外出前所在單位、從事職業、外出時間、流動原因及流入地等登記造冊,建立市、鄉、村三級管理臺帳,及時掌握黨員的動態,為流動黨員提供維權、投訴、諮詢和就業信息等方面的服務。二是對流動黨員實行『掛靠式』管理。對流動黨員實行以流入地黨組織管理為主、流出地黨組織配合管理的流動黨員管理服務辦法,組織外出務工黨員在務工單位中積極爭當『敬業崗、創新崗、示范崗、安全崗、文明崗』等崗位先鋒,全面激發流動黨員創先爭優的積極性、主動性。三是對流動黨員實行『人文式』管理。市委組織部建立了困難黨員幫扶救助基金,賬戶資金的25%用於幫助貧困流動黨員家庭解決生產生活、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對返鄉創業的流動黨員在黨建項目扶持資金上實行『三個優先』,即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帶著項目回鄉創業的流動黨員,優先考慮帶動本地群眾就業的流動黨員,優先考慮領辦創辦新經濟組織的流動黨員,扶持額度為5000-10000元。近年來,累計投放512萬元,其中黨費貼息12萬元,輻射帶動239名農民黨員成為致富帶頭人。
3、精心設計載體,推動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一是在外出流動黨員中開展『六個一』活動。即提供一條信息、提出一條建議、引進一個項目、獻出一份愛心、帶出一批勞動力、銷售一部分農產品,促使流動黨員『在外不忘家鄉、致富不忘鄉鄰』,激發外出務工黨員回報家鄉、返鄉創業積極性。二是在流動黨員中深入開展『四看四比』活動。即看誰跟黨組織聯系緊密、比組織觀念強;看誰傳遞致富信息多、比獻計獻策好;看誰收入高,比致富能力強;看誰帶領群眾致富最積極、比先鋒作用發揮好,掀起流動黨員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三是積極開展流動黨員設崗定責活動。通過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和黨員志願者服務等,為流動黨員參與創先爭優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平臺。目前,全市458名外出務工黨員共向家鄉提供致富信息和建議1200多條,引進致富項目37個,創辦農村經濟合作組織25個,吸納1000多個勞動力就業,外埠黨組織共接受和妥善處理涉及流動黨員的農民工維權案件13起,幫扶流動黨員12人,挽回經濟損失8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