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市工農區先鋒社區老黨員創先爭優活動紀實
在鶴崗市工農區先鋒社區裡,活躍著這樣一支老年先鋒隊,他們以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和爭當先鋒的執著追求,詮釋著社區老黨員對黨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
離崗離職不離黨社區黨建衝在前
先鋒社區黨支部組始建於2002年,有社區主任兼支部書記1人、委員2人,黨員99名。社區黨支部成立之初,僅有的兩個社區副主任還都不是黨員,黨支部組織機構不健全,黨務工作大事小情,支部書記一人承擔。支部書記既管黨務,又抓行政,經常外出辦事,黨員交黨費、調動組織關系、政審,常常找不到人,黨員教育管理松懈,正常黨務工作很難開展。一些離退休老黨員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們根據社區99名黨員中老黨員佔80%比例的實際,提議成立先鋒社區老年黨支部。2005年末,由社區主任任支部書記,6名離退休老黨員任委員的先鋒社區老年黨支部正式成立。
為了找到社區的老黨員,使他們盡快過上正常組織生活,6位70多歲的老黨員不顧疲勞,分成3個家訪組,拿著黨員名冊、社區分布示意圖和手繪行走路線表,在一個半月時間,走訪了2000多戶社區家庭,近百名黨員無一流失,一張完整的黨員聯絡圖,終於掛在了先鋒社區最醒目的那面牆上。社區條件極為艱苦,辦公場所狹窄,無經費來源,甚至連一把椅子也買不起。『沒有椅子也要辦公,沒有桌子也要寫字』,老黨員決定實行值班制度,一把椅子輪流坐,一張桌子輪流寫。5名老黨員從周一到周五,每天1人值班,處理支部日常工作,協助主任開展各項黨建工作。這樣一來,有事沒事到社區走走看看的黨員多了,關心社區大事小情的群眾多了。
支部建立了每周一『黨員學習日』制度,為了使不能及時參加學習的黨員得到教育,市科協退休老黨員李柏昌提出創辦《先鋒社區報》。李柏昌年近七旬,老伴有心髒病,日常生活全靠他照料。為了辦好報紙,他經常一邊做飯、一邊想稿,床上地下都是草稿,家裡沒有一處落腳的地方。2009年初,全市第一份社區自辦報紙《先鋒社區報》出版了,一份小小的報紙,凝聚了老黨員們的心血和汗水,體現了老黨員對黨朴素的愛。
牢記誓言志不老服務於民顯本色
老年黨支部辦公室掛著一個條幅——『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老黨員們把這名話當成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牢記入黨誓詞,心系社區,發揮餘熱。
居民王某在5歲時母親因患精神病離家出走,父親於2009年去世,因無人看管,他經常出入網吧、游戲廳,小偷小摸的事情沒少乾,成了社區居民又急又氣又憐的心病。78歲的黨小組組長李克英想到,要使王忠正走上正途,除了教育還要為他解決實際困難。李克英老人不顧胃癌的病痛,多次奔走於民政局、派出所之間,給16歲的王忠正辦理了戶口。老人關心他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冬天冷了,老人就把自家的棉衣棉被抱過來;沒有飯吃,老人做好了端過去;房子裂縫,老人親自給他修理房屋。王忠正哭著說:『沒有李爺爺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像他一樣做個堂堂正正的好人。』
幾年來,老年黨支部的黨員為群眾辦事辦好事120件,為社區困難群眾捐款3萬餘元。老黨員們群眾服務的真心、熱心、愛心深深地感動了社區的每一個人,他們被社區群眾親切地稱為『先鋒社區的老先鋒』。
維護和諧保穩定先鋒社區灑餘輝
老黨員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年輕人能乾的事,我們老年人一樣能乾,而且要乾的更好。』老年黨支部成立了『老年治安巡邏隊』、『社區環境監測隊』、『老年技術服務隊』,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社區治安好了,衛生條件改善了,人們的笑臉多了,社區環境更和諧了。
社區一些老黨員存在著悲觀失望情緒,認為自己退休了、沒用了。老年黨支部為了幫助他們走出思想誤區,建立了家訪談心制度,除隨時進行家訪外,每逢年節,寧可放棄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也堅持到這些黨員家中問候,使他們深受感動。在老年黨支部的帶領下,老黨員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努力為社區分懮解難,積極維護社區和諧穩定,在社區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出了老年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這些年來,老黨員支部的黨員們沒有在社區領過一分錢補助,但他們卻始終無私、忘我地工作著、奉獻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可親可敬的老黨員工作活躍於社區樓棟庭院之中,形象樹立在黨員乾部群眾心裡,纔使得社區更加平安和諧,居民更加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