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幾年,鶴崗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部煤電化能源工業基地、三江平原優質綠色食品工業基地、北國風光特色旅游勝地、高新技術創業高地……他們正以堅實的步伐,把一個個目標變成現實,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突飛猛進,令人矚目。
從2005年初至2010年,鶴崗財政收入由8.3億元增加到34.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16.8億元增加到101億元;經過兩輪六年『項目建設年』,總投資600多億元的23個大項目已形成集群發展效應。實現大發展、快發展,鶴崗有了強力支橕。
短短幾年時間何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鶴崗市委書記朱清文說:『創業發展、包容和諧、競爭圖強、捷徑趕超,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推動下,鶴崗纔有了今天的成績。』市長張雨浦認為,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是鶴崗發展的桎梏,『必須切實加快工業轉型昇級的步伐,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工業轉型昇級道路。』
向挖潛要效益——煤電化基地加速度
鶴崗市成金新型節能建築材料公司緊鄰峻德煤礦,走進廠區,一排排用煤矸石燒制的空心磚碼得整整齊齊。『再過兩年這座矸石山就被我們這個磚廠「吃」掉了。』成金公司負責人指著已經缺了一角的矸石山告訴記者,公司每年可利用廢棄煤矸石35萬噸,生產空心磚1.8億塊。
煤矸石、煤層氣和粉煤灰這些污染環境的垃圾,如今都成了寶貝。煤層氣用於城市燃氣,煤矸石可以發電、燒制新型建築用磚,粉煤灰成了生產水泥的原料。目前,在鶴崗,一個以煤炭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為特征,煤炭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已經形成。
鶴崗煤炭地質儲量達26億噸,年平均產煤2000多萬噸。近幾年來,這個市依托煤炭資源,圍繞煤炭、煤電、煤焦、煤化工四個產業,啟動推進了2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410億元。項目全部投產達產後,煤電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鶴崗將成為國家重要的坑口電站;焦化產能達到400萬噸,鶴崗將成為全省重要的焦化城;煤制化肥產能達到156萬噸,鶴崗將成為全國第三大煤制化肥之都。建設黑龍江東部煤電化能源工業基地,鶴崗市正在加速前行。
向增值要效益——建設食品工業基地
實力雄厚的11個現代化國營農場,數百萬畝一望無際的農田,這是鶴崗得天獨厚的資源。他們充分利用域內80多億斤的糧食產能,積極推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
鶴崗擁有稻米加工企業135戶,年加工能力近300萬噸,湧現出泰豐、人和、三江平原、鶴鳴、萬禾園等一批米業龍頭企業。全市米業企業數量和加工能力分別佔全省的31.6%和21.6%,總體規模在全省位居前兩位。今年鶴崗市又有兩家企業增資12億元,新上5個30萬噸水稻加工及綜合利用項目,到明年年底稻米加工能力將實現650萬噸。
目前,這個市正在謀劃稻米加工企業的資源整合,力爭改變各個企業單打獨斗的局面,全力闖市場,打造米業名牌,把鶴崗建設成名符其實的『米都』。
近幾年來,他們還圍繞米、豆、乳、肉四個產業,啟動建設了100萬噸玉米深加工、日處理580噸鮮奶、200萬頭生豬屠宰、135萬噸水稻加工等總投資達36億元的29個項目。通過這些項目,鶴崗市率先在三江平原建成優質綠色食品工業基地的目標指日可待,食品加工已成為繼煤炭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
向資源要效益——開發特色旅游勝地
鶴崗地處黑龍江中游,既是黑龍江流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俄、猶太三大文明交匯地,肅慎、女真族系在這裡繁衍壯大,古跡、遺址星羅棋布。
近年來,鶴崗市把文化開發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度挖掘了域內豐厚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被列入『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的戰略機遇,把旅游產業提昇為主導發展戰略,集中開發建設了以龍江三峽為龍頭的黑龍江界江游、興安嶺森林游、濕地觀鳥游、礦山地質公園游、現代農業觀光游,全力打造少數民族文化、抗聯文化、墾荒文化、知青文化、礦山文化、俄猶文化等文化產業綜合旅游景區。近三年來,共投入3億多元,實施了景點景區、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等28個項目建設。
今年舉辦的首屆中國黑龍江鶴崗國際界江旅游節,吸引了國內和日、韓等100家旅行社參加。黑龍江流域文明研討會、東北東部經濟合作帶『12+1』城市座談會、鶴崗友好城市協作洽談會、鶴崗市首屆地方名優產品評選及展示展銷會等經貿活動,大大提昇了鶴崗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
向科技要效益——打造高新產業高地
鶴崗市石墨儲量達6億噸,居亞洲之首。目前石墨微粉年加工能力20萬噸,佔全國產量的1/5;年出口5萬噸,佔全國出口總量的1/3。近年來,鶴崗市著力發展石墨精深加工產業,年產1000噸鋰離子負極材料、2.5萬噸碳素制品、2000噸球形石墨三個在建項目快速推進,並與中國非金屬建材集團達成石墨高端產品開發合作協議。不久的將來,鶴崗將成為響當當的中國石墨城。
目前,鶴崗市高新技術產業呈現出多點、多路、集群式快速成長的好態勢。2009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戶、省級17戶;組織實施高新技術項目32個,獲得國家級專利23項,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利稅分別比『九五』末增長2.9倍和3.2倍。
面對『十二五』,鶴崗市委市政府充滿信心:按照省委省政府八大經濟區、十大產業的既定戰略,從明年開始,開展新一輪三年『項目產業建設年』,提昇項目產業建設的層次和規模,在連續實現兩輪財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的基礎上,力爭在三年內實現財政收入、經濟總量等主要經濟指標再翻一番,使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