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雜市。
『熱烈喝彩』電影院(現和平影院址)。
秦家崗的窩棚。
1928年的哈爾濱地圖。
黑龍江新聞網訊 23日,哈爾濱市南崗區展覽館開館,館內陳列有388幅歷史圖片和109件文物藏品、模型及沙盤。哈爾濱7條有軌電車地圖、哈爾濱最早的國人企業『八雜市』,與全國最早的電影院上海虹口大戲院同齡的『熱烈喝彩』電影院等記錄著冰城的變遷。參觀市民表示,這些文物和圖片再現了哈爾濱百年發展的足跡,彌足珍貴。
『八雜市』:最早的國人企業
哈埠商業在一百年前就很發達,如1898年設立的華俄道勝銀行、老巴奪香煙、1900年成立的烏魯布列夫斯基啤酒廠(1933年改為哈啤)和在國外設有采購部的秋林,都是留存在老哈爾濱人記憶裡的老銀行、老企業。然而這些都是外國人開的企業,哈埠第一家真正的國人企業,是位於南崗區榮市街和集市街的『八雜市』。
展覽館講解人員向參觀市民和記者介紹,『八雜市』(俄語『市場』音譯)大約存在於1910年前後,哈爾濱當年有四大『八雜市』,東、西『八雜市』在南崗,為魚肉菜蔬、雜貨日用品市場。東『八雜市』位於榮市街、集市街,西『八雜市』位於西大直街、復華街和教化街中間。這些雜貨店就是哈爾濱最早的國人興辦企業,『八雜市』所在的榮市街、集市街也因此得名。『八雜市』的商鋪牌匾上多寫有俄文和日文,這是因為當年僑居在哈爾濱的外國人較多,他們是『八雜市』的老主顧。
『政治中心』南崗 外國領事館林立
哈爾濱最早的一批歐式建築是1907年以後各國建立的領事館。
在展覽圖片中有一組歐式建築圖片,據講解人員介紹都是當年各國在哈領事館。當年,道裡區為哈爾濱的經濟中心,南崗區為哈爾濱的政治中心,1907年1月,俄國在哈爾濱建立了第一家領事館,同年3月日本也在新買賣街(現果戈裡大街)和花園街交口處(現花園小學址)建立了領事館。接著,德國、英國、意大利、法國、葡萄牙等國均在南崗區建立了領事館。一座座歐式風格的領事館和官邸先後建起,南崗區也從僅有幾戶秦姓人家的『秦家崗』變成了當時以歐式建築為主的外國領事館區。
『熱烈喝彩』電影院:中國最早
目前位於南崗區果戈裡大街的和平電影院雖然已經沒有昔日的喧鬧,但它卻是哈爾濱影院業發展的標志,因為它的前身——『熱烈喝彩』電影院是哈爾濱在1908年開放的第一家電影院,與享有『中國第一家影院』之稱的上海虹口大戲院同歲。
1908年,『熱烈喝彩』電影院在南崗區新買賣街(果戈裡大街)開放,它與上海虹口大戲院同年建成開放,也是目前全國存留下來時間最久的電影院。
1912年,『熱烈喝彩』電影院被焚毀,同年原址建成了敖連特電影院,也就是今天的和平電影院。
西方樂團會聚『音樂之都』
哈爾濱素有『音樂之都』的美譽。據了解,目前哈爾濱的民間藝術團體不下百個,這些藝術團體多由退休的專業人員組成,有的藝術團體甚至有作詞與譜曲的能力。
在展覽中記者看到一組泥人張制作的泥塑,雕塑了一個樂團正在演奏。講解人員介紹,這是在第一屆哈爾濱之夏開辦的貝殼劇場裡的演奏。當時一些猶太音樂家、戲劇家相繼來到哈爾濱僑居或演出。他們以南崗鐵路俱樂部為主要演出舞臺,把西方藝術精粹展現在他們視為第二故鄉的哈爾濱,既豐富了哈爾濱人的藝術生活,也培養出許多本地的音樂與戲劇人纔。
地圖『攆不上』城建腳步
一百多年來,最初只有幾戶人家的秦家崗(現南崗區)吸納了闖關東來的大量外來人口,哈爾濱城區面積一次次擴大,地圖改了一次又一次。
在展覽中記者看到了一張1928年規劃的哈爾濱地圖,當時的街路稀少,道外區和香坊區的部分地區都只是沒有標注的空白地,零星幾處寫著××窩棚。
為什麼只有窩棚?記者在圖中找到了答案,那是因為闖關東的人到哈爾濱以後只能建窩棚居住,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地名,當時的地圖改動很小,10年不用變樣。改革開放後,哈爾濱新地圖出版了,上面標注了太陽島,還畫了一只東北虎標注動物園。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地圖變化加速,2005年版地圖一共出了15版,20次印刷。2010年,哈市新建改造了大批路橋,由此而出的一幅南北延伸、東西狹長的地圖再次成為哈爾濱這一時期的城建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