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吉炳軒: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2010-12-02 09:51:35 來源:求是  作者:吉炳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日訊 《求是》雜志2010年第23期刊發吉炳軒文章《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全文如下: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切實增強做好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

  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文化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它們之間既相互依存、互為條件,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沒有文化的發展,不是科學的發展。只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纔能實現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支橕和文化條件。

  從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深刻認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設的神聖使命,也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目標。人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長,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強大內在動力。目前,我們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數量、質量,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需要。只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纔能生產和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與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從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深刻認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我國同西方在文化市場、文化陣地上的競爭越來越直接、越來越激烈。只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民族文化,纔能增強我國文化的整體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執政水平的高度,深刻認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精神文化資源是黨執政的重要資源,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發展;另一方面,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意識也有所滋長。只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纔能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鞏固黨執政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保證黨和國家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發展新的產業支橕的高度,深刻認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文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顯現,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我們有豐厚的文化資源,廣闊的文化市場,眾多的文化人纔,完全有條件把文化產業發展起來,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新的支柱產業,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更全面、更科學、更有特色和成效。


   二、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根本途徑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文化體制的改革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必須結合黑龍江省實際,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抓好四個關鍵環節。

  堅持市場導向,重塑文化市場主體。要貫徹『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的方針,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經營性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推動國有文化企業進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使之成為文化市場的主導力量和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除個別特殊的事業單位外,一般出版單位和文化藝術、生活、科普類期刊社,以及新華書店、電影制片廠、影劇院、電視劇制作單位和文化經營中介機構,黨政部門、人民團體、行業組織所屬事業編制的影視制作和銷售單位,都要逐步轉制為企業。要積極對具備條件的國有文化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國有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要積極推進文化領域結構調整,以資產為紐帶,合理配置文化資源,實行聯合、重組,重點培育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要積極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文化產業領域,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聯合開發等途徑,共同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完善市場體系,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以大中城市為重點,著力培育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演出娛樂、影視劇等文化產品市場,資本、產權、信息、科技、人纔等要素市場,以及以網絡為載體的新興文化市場。要完善現代流通體制,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電影院線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要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推動建立依法經營、違法必究、公平交易、誠實守信的市場秩序。要促進完善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重點發展經紀、代理、評估、諮詢等文化中介機構,規范經營行為,提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要積極促進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通過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著力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使之成為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主體。

  創新管理體制,提高宏觀管理能力。創新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方式方法,創新文化行政管理的體制機制,是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形成職責明確、反應靈敏、運轉有序、統一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通過制度安排、機制設計和能力建設,把增強黨的宏觀領導能力體現和落實到文化工作的各個層面和重要環節。要健全黨委領導與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的文化企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從制度創新、股權設計等方面,實現黨對文化單位的控制力,把黨委對文化單位經營方向、資產配置、重大決策、重要乾部配備等的領導落到實處。要健全文化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制定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激勵文化創新等方面的政策,為深化改革促進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事政企關系。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政府職能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要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的要求,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從根本上做到職能分開、機構分設、財務分離。推進依法行政,改進管理方式,創新管理手段,實現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為主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管理轉變,完善行政許可,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減少和規范文化行政審批事項。推進政務公開,規范程序,減少環節,增強透明度,提高公信力。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三、解放思想,以新的文化發展觀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飛速發展的文化產業大形勢比,我們的產業發展是滯後的。要采取過硬有力的措施,推動文化產業實現突破性的進展,跨越式的發展。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發展文化產業,關鍵是解放思想。要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把思想從傳統的文化觀念中解脫出來。我們必須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的要求,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既要運用好文化的育人功能,發揮好它的意識形態屬性;又要利用好文化的開發價值,充分發揮好它的商品價值屬性,通過市場,把文化的作用更為充分地挖掘出來,使文化創造出更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利益。

  挖掘優勢,用好資源。豪邁大氣的白山黑水,源遠流長的北方民族,東西文化的融合交匯,英勇壯麗的革命史詩,艱苦卓絕的墾荒開拓,無私可貴的真誠奉獻,等等,都是文化之瑰寶,都是可資開發利用的優勢資源。我們要把這些財富挖掘好、展示好、利用好,通過經營開發,使其產生更大的效益。

  開闊思路,拓寬領域。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開闊視野,開闢新的門路。目前,我們對這個領域的認知還有限,開發也是初步的。從已經取得的成果來看,有傳媒產業、出版產業、影視劇產業、文藝娛樂產業、數據產業、信息產業、動漫制作產業、服務外包產業、互聯網信息產業、設計創意產業、各類文化服務產業,等等。我們要從大文化去找題目、做文章,開闢出一塊新的天地來。

  統籌規劃,制定政策。要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整體戰略之中,使之在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中扮演重要角色,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讓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體現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之中,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動力機制。要確定一批重要文化產業發展項目作為重大工程,集中人纔、財力、物力來抓,推進文化產業盡快形成規模,產生更大效益。要研究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為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整合資源,培養人纔。要切實加強對文化產業的領導,充分發揮市場在宏觀調控下對文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徹底打破條塊分割和市場封鎖,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結構、文化產品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快文化產業昇級,提高文化企業的集約化經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要以資產和業務為紐帶,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兼並、聯合、重組,實行跨媒體經營和跨地區發展,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培育和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新能力、實力雄厚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要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科技、會管理的復合性文化產業人纔,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纔保障。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