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陶夏新。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東北網3月9日訊(記者 孫曉銳)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陶夏新提出,國家應該對商品糧淨調出量較大的地區實行利益補償機制,以促進當地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多年來,我國這些商品糧基地不斷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在自身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加大投入,把各種資源重點向糧食生產方面配置,失去了農業用地轉為工業、商業用地而取得巨大經濟效益的機會,財政普遍困難,缺少發展建設資金。』陶夏新委員表示,我國商品量基地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陶夏新委員發出倡議,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看,上述投入和補償應該集中在商品糧淨調出量大的省、市、縣。
『面對國際上糧食價格上漲,國家糧食安全面臨潛在危險的局面,不能掉以輕心。』陶夏新委員建議,國家盡快出臺、落實相應配套政策,對商品糧基地省增加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對糧食流通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加倉容規模,並按照商品糧產量對地方財政給予補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和價格穩定,提高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可以考慮按照商品糧調出量確定一般性轉移支付的額度調整量,獎勵補助的規模和范圍,增強商品糧基地省省級財力,專用於糧食生產的補貼。』陶夏新委員出招破題。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