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9日訊 今冬,新搬入紅星區棚戶區改造居民樓的張女士家中很溫暖,室溫平均在24℃以上。『感謝政府改造供熱管網,讓我們百姓住上這樣的暖屋子!』她道出了當地集中供暖戶的普遍心聲。2004年,林業體制改革時,這個區的熱力公司出售給了個人經營,由於供熱管網等基礎設施老化,導致供熱質量較差,群眾怨氣很大。去年12月中旬,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多方籌資550萬元,將供熱公司資產全部回購,並進行了初步改造,供熱能力和供熱質量顯著提高,百姓屋子暖了,心也熱了。
『十一五』期間,紅星區委、區政府從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入手,不斷加大民生工程投入。5年來,紅星區實施了安居工程,完成棚戶區改造51615平方米,群眾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啟動『教育振興工程』,累計投入2100萬元,完成標准化學校建設;投入1000萬元,加強醫療硬件設施建設,林場所衛生院覆蓋面達100%;鎮內道路全面昇級,通鄉村公路不斷延伸,鎮內形成『三橫四縱』框架。
實施安居工程。這個區通過縝密調研,摸清了棚戶區民居基本情況,做到了『房產狀況清、動遷面積清、補償數量清、群眾意願清』,確保棚改工作全過程合理運行。在棚戶區改造啟動前,專門召開了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職工代表參加的棚戶區改造聽證會議,改造方案又經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聯席會議審核通過。優先開發基礎設施差的區域,戶型大多設計為50平方米左右,使更多困難職工享受到棚改成果。通過兩年改造,完成杜鵑小區一期工程51615平方米,816戶居民喜遷新居。
實施教育振興工程。這個區先後投入2100萬元,新建團結小學、維修改造紅星中學教學樓,為中小學校配置100餘臺電腦,上了遠程教學設備,購置大量教學器材,辦學條件明顯改觀。全面提高了教師待遇,不少外流優秀教師紛紛返巢,教學質量顯著提昇,僅2010年,紅星中學就有33名學生步入省級重點中學。同時,對貧困學生進行專項扶助,去年為54名貧困學生發放就學扶助資金15萬元。
推進醫療衛生設施建設,改善醫療服務。近幾年,該區投資980萬元,先後改造建設了醫院門診綜合樓、住院處和惠民醫院、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購置了螺旋CT等先進醫療設備;投入120萬元,復建山上11個場(所)衛生院,購置醫療設備,配齊醫務人員。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全區實際參保人員達10385人,全區醫保覆蓋面達97%以上。百姓看病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場,大病不出區,重病看得起。
加快城鎮道路及通鄉公路建設步伐。『十一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鎮內道路硬化10公裡以上。投資6975萬元,建成區址通往大平臺通鄉公路97公裡,通場所公路23.4公裡。
今年,這個區一以貫之地優先實施民生工程建設。近期,已謀劃了49個民生工程項目,並納入到全區『十二五』規劃當中,涵蓋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安居、教育、文化建設、環境建設、污染防治等各個領域。